在惠普公司的理念中,认为这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惠普之所以能成为行业内的楷模,就在于它不仅树立了一种优秀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更把这种文化生根发芽,从制定科学的制度入手来落实优秀的理念。让理念故事化和故事理念化1.理念故事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只让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同,而是要让所有的员工,甚至是临时的员工都认同你,这才叫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导入新的企业文化时,首先应该根据自己提炼的理念体系,找出企业内部现在或者过去相应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和表扬,并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重新阐释。海尔CEO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详,是理念故事化的典范。2.故事理念化: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一家合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我们帮助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并在公司内部和相关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以身作则让你离员工更近1.称呼的艺术:企业文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要以为企业文化有多高深,作为高层管理者,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稍加注意,一样能塑造出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惠普,即使对董事长,都是直呼其名。同样,在联想集团,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都提倡直呼其名。通过这样的称呼,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如果你是一位老板,明天见到你的一位下属,试着只叫他的名字,看看效果如何。2.定期走访: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和“牧师”,既是建设者,也是传播者。
正是由于海尔优秀的企业文化,才使得全球五大洲的经理人加盟海尔,以火热的激情共创世界品牌。“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生生不息”。很多中国优秀企业也象海尔一样,早已认识到文化管理的巨大作用,并已将文化管理模式付诸实施。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与人事学院教授、和君创业总裁彭剑峰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华为的企业家以其特有的远见卓识,从华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注意精心培育华为企业文化,并自觉地将这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注入到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之中,从而产生了巨大的文化管理效能。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的关系。”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文化是为华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土壤,文化的使命是使土壤更肥沃、更疏松,管理是种庄稼,其使命是多打粮食。”事实上,文化管理浪潮自代就已经在西方企业中兴起。1981年出版的《未来的企业》一书认为,美国当时存在的严重经济问题,“关键是文化,不是经济政策”,“文化比政府政策更能决定经济的表现。”而戴维斯1985年出版的《论公司文化》一书指出,美国一向重视死板的管理理论、复杂的管理组织、烦琐机械的管理方法,但实践中收效甚微,公司文化就是对这些固定模式的一副解毒剂。这与汤姆·彼得斯在《追求卓越》中的观点如出一辙。然而,尽管目前有关文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相当丰富,但将文化管理放在后现代社会、后现代文化经济与后现代精神的高度进行整合,尚属凤毛麟角。尽管很多企业已经实施了优秀的文化管理模式,但并不表明他们已经达到了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甚至,当今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存有许多虚假和违背时代精神的做法。这是现代精神的后遗症。而建立真正属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管理模式,必须以后现代精神为依托。这首先需要超越人本主义,我认为,源于笛卡尔等近代哲学的人本主义恰恰是实现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最大障碍。
进入以后,人们对联想的质疑一下子多了起来,尽管联想先是发布了“放眼未来十年好日子”战略调整方案接着又签署了奥运TOP计划,但这些的举措并没有平息人们的质疑,反而加重了人们对它的质疑,尤其是不久前尹生的《联想的“精神病”》一文,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掀起质疑巨浪。这不禁让人们想起了的海尔,在人们的各种质疑声中,也是一篇关于企业文化方面的文章——包敦安的《企业文化,能支撑海尔走多远》把对海尔的质疑推上了顶峰。海尔和联想一直被人们看作中国企业的优秀代表,但这不并能否认它们在经营管理方面就不存在问题,可是为什么当人们把质疑的目光投向它们时,企业文化总会成为它们最大的伤疤?如果是别的企业还好理解,但海尔和联想可谓是中国企业中最为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了,象海尔的“斜坡球理论”和联想的“螺旋文化模型”已经不知道被人们研究过多少遍了,它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也被很多人誉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标杆。为什么最为注重的方面反而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呢?要想找到问题的答案就得从企业文化的本质以及这两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这两个方面入手。先从企业文化的本质来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积累下来的并会在以后的实践中继续运用的共同行为方式。它本质上反映了企业在特定经营环境中为了实现所设定的目标,是如何整合资源、如何参与竞争的。企业文化是一种历史沉淀,企业的经营行为会反映在文化上。签署了TOP计划必然会对联想的业绩有影响,但是如何执行这个计划也会逐步反映在联想文化上。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在企业文化上画上一笔,终究都要反映到文化上去的,这是文化的基本规律,而不仅仅这两家企业的事。因此,与其说这两家企业的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不如说这两家企业出了问题都归结到企业文化上了。
事实上,不管是在人员招聘,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保险业人才的大环境非常动荡,小环境非常脆弱。我们在一线做HR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保险公司的HR是“双面胶”,一方面企业希望花最小的代价找到最好的人。但人才不是韭菜,割了一批又来一批,一般成熟的金融人才需要10年的成熟期。而我们在这10年中增加了100家保险机构,人才供给远远跟不上,人才供应链是断裂的,这就要求我们HR在市场上不断寻找适合我们的人才。同时,“双面胶”的另一方面是我们必须要留住人才。人才竞争过于激烈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员工被招进来,并培养好,马上再被人挖走。而且保险业与银行有所不同,保险业中的挖人很多是连锅端,银行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保险业的留人任务异常艰巨。我认为,中国的民族保险企业普遍存在上述问题,招聘时确实花了很大代价,又进行了后续培养,但也许是激励措施没有马上起到明显作用,所以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因而,从目前来说,招聘是捷径,但培养是关键。从目前的中国金融业特别是保险业的发展来看,我们都有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如何让各种各样的人才,包括各类高端人才和中端人才,把他们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到企业的发展中去。近期太保集团可能会上市,如何通过激励,让这些员工的利益紧紧与企业绑在一起。所以,准确地说,HR既要成为企业领导的战略伙伴,同时也要成为一个战术伙计。至于如何招聘合适的人才,我认为,目前中国的金融企业还没有达到可以准确区分人才的境界。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国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水平,以及从高层到员工的认同,都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我们目前还在努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