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竞渡是端午节的一项重大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关于这项活动的起源,存在多种说法。有说,是在祭祀“龙”的活动中,用独木或独木挖空做成的舟在江中撒放祭品作戏取乐而形成的习俗。有人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早期原始的渔猎生活,人们驾着用独木做成的小船,在水上追赶猎物而发展成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有人认为,江南水乡造船多,为检验新(旧)船的质量,大家约定同一时间内试船,规模逐渐扩大而形成。
《中国龙舟文化》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用龙舟竞渡纪念屈原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既经历了由古人的凭吊,士人的祠祀发展到竞渡,然后由节日竞渡发展为在节日里举行有龙饰的龙舟竞渡,不可能是一时的偶然之举。当然这里闪耀着无上的智慧的光芒,即把龙舟竞渡与褒扬正气者、爱国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寄托了人们对于热爱祖国,振兴中华,仰慕先贤,崇尚节烈的一片忠心。”
龙舟竞渡,其关键在一个“竞”字上。竞,比赛也。正是在这种渗透着“龙”的精神的比赛中,中国人民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奋力争先的心愿。也正因为如此,龙舟竞渡这一习俗得以在民间长期流传,经久不衰。有人把端午文化活动中龙舟竞渡、祭祀、下水、挂艾、插菖、吃粽子等一系列活动称之为原生态,简而言之就是屈原以前先民的端午文化。屈原殉国后,把这些活动都“姓屈”了,增加了爱国、驱疫、镇魔之说,龙舟竞渡也成为了悼念屈原的活动,称之为再生态。
端午节举行龙舟竞渡不仅是一种民族文化,而且体现了拼搏求索、豪气冲天的民族自豪感,是全民族对龙文化的自我认同和激扬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因而端午的龙舟竞渡有着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和传承的伟大意义。赛龙舟这个传统习俗,也转化为现代意义上的体育竞技项目被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2010年广州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把赛龙舟正式定为比赛项目,广东的佛山、顺德主办了第一届全国“屈原杯”龙舟赛;1987年岳阳主办首届“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岳阳“汨罗江”国际龙舟节后,以龙舟活动为主题的端午文化进入了新生态时代。
端午文化发展到今天,引入了许多现代文化元素,所划的龙舟不再是单纯的“龙头凤尾”,而是标准的国际竞赛用船,竞赛规则也与国际标准接轨,现在的端午龙舟将是原生态、再生态、新生态共存。龙舟文化以龙图腾为根底,以水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旗帜,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累积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