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开始,天气变得炎热,可爱的蛐蛐开始离开田野,到庭院的墙角去避暑。
小暑这天,赵家珍老师的古琴独奏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我和济南的琴友,乘高铁来到北京。盛大肃穆的晚会,赵老师抚琴普安咒开场,空灵清寂。最销魂的是古琴与尺八合奏的《平沙落雁》。尺八伴奏,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尺八音色虽美,但偏于孤寂愁怨,不可久闻。尺八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相传为隋唐宫廷的主要乐器,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经日本的遣唐僧东传日本,保留至今。尺八音色独特,辽阔苍凉而有古味。
曲终人散的夜深,大雨滂沱,我来到苏兄位于国子监的茶室。老友、老屋、老茶,瘦竹影窗,秉烛夜饮。细细悠悠的熏香清凉境里,苏兄银壶煮水,用朱泥梨形壶瀹泡百年老茶龙马同庆。汤如血珀,厚滑沉凝,果香、药香、陈 香 , 香 融 于 水 。
柔滑的茶汤,入口即化。三水直喝得微汗涔涔。茶过数巡,尾水木香味浓,甘甜清润。古声淡无味,老茶 陈 更 香 。 一 款 老茶,岁月砥砺,淡去苦涩滋味,丰润了花木沉香,把原本属于青春的刚猛性格, 悄悄地隐藏在浓厚的茶汤里。
茶很简单,有诸内必形之于外。每一款老茶,都是不同内质的茶,在各自存在条件下的照见。普洱的小树茶,如人之少年,血气方刚,滋味苦涩浓烈,但叶片单薄,香气高扬,厚重不足。百年的大树茶,阅尽春色,如百岁老人,历尽沧桑,淡薄沉静,茶汤表现的香气沉稳、稠厚平和,回甘生津,深远久长。绸缎般有弹性的叶脉,似老人额头的皱纹,凹凸感立体明显。
新压得茶饼,条索青绿,微微泛黄。陈化经年的老茶,饼面油润,金毫彰显。饼面的边缘,会有些松散。香透棉纸,棉纸呈酥状化,其上或有红褐的茶泪浸渍。汤色由橙黄、橙红、石榴红、宝石红,最后转为深沉的酒红色,香气从青草香、花香、蜜香,逐渐转变为花果香,乃至令人愉悦的陈香、药香、枣香、木香等。茶由新到老,滋味从峻烈转为平和,茶气从刚猛强烈,逐渐变得含蓄持久且渗透性增强,茶性从清寒慢慢变得温情脉脉。
第二天,我和冀川兄去晚香茶舍,拜访了台湾的李曙韵老师。在素雅的晚香茶室,我又看到了李老师那个视若珍宝的白瓷品杯。这是一个曾经破碎过,焗了二十余个铁钉的普通老杯,此刻却能让我流连驻足,让我感慨万千。李老师曾说:“品杯是茶人的衣裳。”一个“弊帚虽微亦自珍”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温柔情怀、对茶充满爱心、敬天惜物的真正茶人。我也常对学生说,学生和老师需要相互认同。寻找老师,就是一个寻找被褐怀玉、清香如茶的茶人的过程。
在二楼古典的茶空间里,李老师用五行陶壶煎水,瀹泡一款条索褐红的老茶,李老师说,这是一泡1949年的老铁观音。我望着青花老盏里,弥漫着茶烟水汽的殷红茶汤,始信“一茶一盏”其中蕴含的密码。茶与盏的匹配,犹如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茶汤入口气息温润,参香怡人,不时,喉吻清凉生津,后背已是温暖微汗了。老茶亦如有智慧的老人,貌不惊人的外表,甚至有些邋遢,却蕴藏着能迅速渗透血脉、温暖周身的力量。
对古琴,现代的琴人追求金石般的清亮声响。对品杯,习茶人热衷釉面开片或画工繁杂的器皿。对于茶,爱茶人追求轻火高香。对于新生事物,过分关注其表象,不能说是不对。只是要成为真正的茶人,还需要多关注自己的内心。琴、器、茶、人的境界与内涵之美,传统上是以和田玉的“温润以泽”作为标准的。诸如此类,从那只焗满钉子的啜香旧杯里,或许我们能悟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