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慎之丨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
人生是孤独的。我们从母亲的子宫出来,离开母体,来到纷乱的世界中。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与众不同,以致一个人的思想不能全部地被他人理解,一个人的需要不能完全地被他人接受,个人的精神世界是不能完全地表达的,因此,孤独感注定会伴随一生。
在婴儿状态的时候,我们还会幻想着和妈妈是一体的,因为妈妈会关注到我们的一切,冷了饿了,似乎妈妈都能在第一时间给予我们满足。慢慢的,随着成长的进行,当精神世界也产生需求时,发现妈妈开始不能完全满足我们了,这时候,人开始有挫折感,意识到自己和妈妈不是一体的,个体化的过程开始发生。然而同时,无论个体化进行到多高的程度,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属于自己,他总是需要在人与人的关系当中去获得满足。
婚姻中的亲密关系会再一次让我们体会一体的感觉。在内心里,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把对方当作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期望他/她像爸爸或妈妈一样照顾自己,积极关注自己,这是一种对对方的理想化。当丈夫或妻子真的如我们所愿这样去做了,我们会感到婴儿一般的幸福,像重新回到妈妈的怀抱。这时候,亲密关系就是蜜月期。
然而丈夫终究不是爸爸,妻子终归不是妈妈,蜜月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当丈夫和妻子逐渐呈现出更完整的个体时,理想的一体化就被打破了,这会让彼此感到很痛苦。因为我们会发现一个完美的照料者正在慢慢离开我们。我们会试图用各种方式留住对方完美照料的形象,改造、控制、威胁、否认都是常用的手段,亲密关系开始陷入斗争期。当一切再也无法恢复到从前的时候,斗争升级到很混乱的状态,亲密关系中的权利保卫也到了你死我活的状态中,挫折太多,由爱生恨,敌对、仇恨、成长中在原始家庭中的创伤体验等等都会展现无遗。可怕的是,亲密关系中的伤害往往是最具杀伤力的,因为深入的了解使得双方又掌握了彼此的死穴,知道对方什么地方是最脆弱的,这样的相互攻击具有毁灭的能力。
因爱生恨,从爱的起点开始却成为仇人或者陌路人,都是在斗争中相互伤害的结果。爱和恨本身就是同一种能量,只是针对的目标不同。对于理想化的对象,我们会用爱去满足对方和被对方满足。而破除了理想化的个体身上那些坏的部分不被自己和对方接纳,我们用攻击和仇恨应对。因为每个人都在寻找曾经丧失的完美照料者。
成熟的人有一种能力,那就是接受丧失的能力。当我们客观现实地去面对对方时,爱和恨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并存,我们可以欣赏对方的优点,同时也能接纳对方的缺点,这时候亲密关系就进入了整合状态。我们能够承认:很多东西在对方身上是没办法获得满足的,这就如同我们接受大自然有阳光也会有雨天。这样的亲密关系就能得以持续和发展。
健康的亲密关系能够维系美满的婚姻,反之,很多婚姻的破灭源于亲密关系的破裂,来自内心亲密关系模式建立的不完整。在人生的过程中,经历着各种各样的挫折,最影响我们亲密关系的恰恰是婴儿与照料者的关系模式。当不适当的照料给了我们挫折,或者照料者没有给我们机会成为独立的自己,我们缺乏面对孤独的能力,那亲密关系就被误解了。被误解的亲密关系模式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婚姻恰恰是亲密关系最好的代表,它就象是一座关系花园,需要阳光、土壤、水分和空气,而关系双方就是园丁,懂得整理花园,那花园带给我们的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和满眼缤纷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而没有浇灌和肥料的滋养,花园会枯萎凋零以至满目创痍,让人一刻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关系花园中留恋。
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但每个人都有建立婚姻的权利。这就造成了部分婚姻质量不高,也是离婚率越来越高的原因。很多人把婚姻的问题都归因为沟通不畅、婚外性行为、婚姻道德的不完善、社会观念的改变等等,然而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无法避免的是一段婚姻的结束后的内疚、遗憾、失落和不愿面对的痛苦。我们需要澄清一下的是“亲密”的概念:两个成天腻在一起的人,并不代表着亲密建立;而两个相对保持独立的人,并不代表他们不相爱和不亲密。中国文化崇尚的是“孝“,而不是亲密。孝可以让我们更多的尽责,但并不能让我们在亲密中成长。所以中国式的婚姻模式走向亲情更为稳定,而不是走向亲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紧密不等于亲密。亲密是独立的两个自我和谐相处的状态,我和你的一部分是融合的,但不是全部。没有独立自我也就不会有真正的亲密关系。而亲密关系缺乏,婚姻也只具备法律和社会属性了,情感属性就只能被忽略或者丧失了。
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愿做清晨第一缕阳光,与您同行在生命的爱之路上。 我们提供最专业的心理咨询,让您的生活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