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观后感精选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是一部由Lorne Townend / Peter Chinn / Ha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美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精选点评:

  ●you are stardust and we are stardust

  ●经常出现的那个 Barred Spiral Galaxy 是 NGC 1300,并非Milky Way

  ●No other movies can impress me anymore... Yeah, this movie is that good.

  ●地球真小……嘤嘤嘤哈哈哈哈

  ●一边拼命赶稿一边看纪录片的我八成是疯了…不过这部还算不错。

  ●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这句话居然是事实而不是浪漫幻想。最喜欢第六集的行星

  ●与你相比,一切都是那么卑微。by7/10央9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宇宙的形成,陪着儿子看的

  ●这个真是太酷了,新的理论和画面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观后感(一):原来每个人都来自星星

  有时在梦中,在突然而至的虚空和幻觉里,我所感受到的那种燃烧、那种茫茫然不知所终的冲撞,现在看来说不定是我们还是一颗恒星的内部物质时,所负载的记忆啊!我们人类,和世间万物,和广袤无垠的宇宙中不可计数的星尘,原本是一体的啊……宇宙是一首忧伤的诗,所有的恒星都会消亡,宇宙最终会走向冰冷和黑暗,而我们,正活在宇宙的黄金时代。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观后感(二):天文学入门片

  我们都是宇宙小小的存在,能够在地球上停留一瞬间,并且了解一点点宇宙的知识,是莫大的幸运!

  我觉得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完全不同的。昨天的我简直就像文盲一样傻×,今天的我是全新的我,懂得宇宙如何运作的我(←其实是一知半解的0.1%),看纪录片真是能提高智商啊!

  这个纪录片是那种看着会让人想哭的佳作,犹记得女科学家说在70亿年后,太阳会变成白矮星,然后吞噬地球,尽管无比遥远,仍莫名伤感。每一集的结尾音乐都震撼而感人。

  从地球脉动,与霍金一起了解宇宙,到这部,深深感谢那些优秀电视台创造出如此好看的纪录片!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观后感(三):地球和我们是个奇迹

  一共八集,主题分别是:

  1. Big bang

  2. Black holes

  3. Galaxies

  4. Stars

  5. Supernova

  6. Planets

  7. Solar system

  8. Moons

  下面是自己总结的豆知识。

  1. 也许存在多个universe??

  2. 银河系(星系)的中心是黑洞

  3. 地球磁场保护地球大气不被太阳风吹走

  4. 太阳系中,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为rocket planet,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为gas planet

  5. 不仅是土星,作为rocket planet的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光环,只不过没有土星那么明显

  6. 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1989年发射,1995年才到达木星,大气探测器在进入木星大气层1小时后被大气压垮

  7. 宇宙结构就像海绵一样,除了星系,还有dark matter,它们像丝一样连接在一起

  8. 太阳最终会燃烧殆尽,变成supernova

  9. 恒星一般成双出现,当一颗恒星变为白矮星,会从另外一颗偷取物质

  10. 地球上所有物质,都是在supernova内部创造的(太阳系的所有iron都来自于一颗50亿年前爆炸的双子超新星)

  11. 另外一个行星Theia撞击地球,碎片环绕地球,形成月球

  12. 天王星和海王星曾经交换过轨道

  13. 木星保护地球不被彗星撞击

北京天文馆

  2019年看完的第一部剧是纪录片,希望今年能多看、多学习。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观后感(四):“我们都是星星的孩子”

  1.恒星

  我们的太阳只是银河系超过1000亿颗恒星中微不足道的一颗,论大小也是微不足道——参宿四是太阳的1500万倍大,大犬座VY星(人类截止2010年发现的最大恒星)比太阳大10亿倍。

  恒星起源于尘埃和气体构成的星云——万有引力将他们吸入一个巨大的漩涡,中心的气体被压缩成浓密而炽热的球体,气流从中央喷涌而出;随着压力的增加,中央不断吸收着尘埃和气体,它们互相挤压产生更多热量,经过50多万年的演变,中央年轻的恒星越来越小而亮,气体原子开始在1500万华氏度的高温下发生聚变——恒星由此诞生。驱动恒星的能源也来源于万有引力——引力压缩恒星使其产生能够激发核聚变的高温,同时也跟核聚变产生的向外的爆发力形成了动态平衡。

  光子从太阳内部逃逸到太阳表面需要成千上万年的时间(会跟其他原子发生碰撞)。巨大的磁环在恒星表面发生碰撞,释放的能量让温度猛增,激发了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喷射到宇宙中,会对飞船和卫星造成有害影响。

  恒星内部的氢元素逐渐消耗,核聚变速度放缓,万有引力向内压缩的能量占了上风,但是聚变让恒星外层升温,使恒星膨胀成为红巨星。红巨星持续膨胀,最后从内到外逐渐崩溃,只剩下一个炽热致密的内核。此时的恒星进入了进入白矮星阶段,已不再进行核聚变。白矮星密度很高,内核是一颗巨大的纯碳晶体——巨大的钻石。比太阳质量大10倍的恒星(如参宿四)在产生铁元素后会引发超新星爆炸。爆炸将新的元素喷射到宇宙中,而这些较重的元素(氢碳氧硅铁等)正是生命诞生的源泉,这些星尘会产生新的恒星和行星;爆炸还会留下恒星的残骸,即密度极高的中子星。

  We live in the age of stars, but it will come to an end. 当宇宙中的氢元素都消耗光后,将不会有新的行星诞生;而原有的恒星会逐渐熄灭,宇宙将重新回到黑暗当中。

恒星的诞生恒星的消亡——从红巨星到白矮星

  2.黑洞

  黑洞密度极高——相当于把地球压缩到一个高尔夫球那么大。当一个质量相当于太阳100倍的恒星消亡时,引力使恒星坍缩,在内部形成黑洞,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内到外吞噬了整个恒星,并产生两束强烈的伽马射线爆——幸好这种猛烈的爆发通常发生在银河系外部——这就是黑洞的诞生过程(理论之一)。因此,科学家们可以通过观测宇宙中的伽马射线爆发来估计宇宙中新生黑洞的数量。

  黑洞的边界称为“事件视界”[Event Horizon],外部的观测者永远无法看到物体(比如一个钱包)坠入黑洞通过视界的过程,从外面看,钱包坠向黑洞的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留在了视界边缘。而实际上,钱包可能会坠向其中心“奇点”——在这里一切现有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都失去了意义。

  大多数星系都围绕着其中心的超大黑洞旋转,包括银河系和我们的邻居仙女座星系。这些超大质量的黑洞可能是宇宙诞生之初形成的——黑洞互相吞噬、吸收周围物质,变得越来越大,周围吸引了无数尘埃和气体,从中诞生了恒星和行星,形成了最初的星系。物质在快速落向中心黑洞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了类星体——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 黑洞吸收气体,而类星体喷射气体——每分钟可以吹走相当于十个地球的物质。诞生恒星的气体用尽后,星系会停止生长,类星体喷射会减弱停止,因此一个星系能形成的最大规模和中心黑洞的质量密切相关。

  补充:2019年科学家们首次发布了黑洞的照片。

EHT此次公布的发现,来自梅西耶87(M87)黑洞黑洞会在周围吸积气体的辐射构成的“背景墙”上投下一个剪影。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阴影”,是因为黑洞会把从它背后发出并射向观测者的光线全部吞噬。与此同时,从黑洞背后发出又刚好擦过视界的其他光线,会使“阴影”周围增亮而形成一片明亮区域。强大的引力透镜效应会弯折光线,就连处在黑洞正后方的物质发出的光线,都能被弯折到黑暗区域的周围贡献一部分“光亮”。由此产生的黑色剪影就是所谓的“黑洞大头照”——在这张照片上,黑洞完全是一团漆黑,可谓名副其实。这个阴影不会是一个对称的圆盘,这主要是因为周围气体的旋转速度极高,几乎要接近光速。如此高速运动的物质发出的辐射会发生多普勒频移,辐射方向也会向物质运动的方向汇聚而形成一个狭窄的光锥。因此,在旋转气体朝向我们运动的一侧,辐射会大大增强,而在背向我们运动的另一侧,辐射会大幅减弱。这样一来,出现在圆盘状黑暗剪影周围的就不会是一个完整的亮环,而是一个新月状亮弧。只有在我们的视线恰好与吸积盘旋转轴重合的情况下,这样的不对称才会消失。星系诞生之初的类星体喷射M87黑洞照片

  3.大爆炸

  宇宙大爆炸前是一片虚无吗?我们只知道,奇点爆发后,我们熟知的宇宙才开始形成,时间和空间也在那之后才有了意义。大爆炸发生后的几个普朗特时间内的纯粹能量爆发,其速度比光速还要快(一秒内的普朗克时间的数量是一年的秒数乘以宇宙的寿命140万亿年)。

  待更新

  《了解宇宙是如何运行的 第一季》观后感(五):How the Universe Works S1

  ig Bang

  1 大爆炸后时间与空间诞生

  2 可能存在多个宇宙 发生过多次大爆炸

  3 1929: 哈勃发现星系不是静止的(Hubble’s law 宇宙膨胀说) 这是大爆炸的第一个证据

  4 大爆炸与引力紧密相连引力 太小fall apart 太大黑洞

  5 大爆炸计时单位:普朗克时间(Planck time)

  测量方式:逆向推测

  6 大爆炸过程

  前3分钟(宇宙非透明 milky)

  能量(根据爱因斯坦定律 能量转换为物质) - 宇宙中第一个物质subatomic particles (次原子粒子?)诞生 - 宇宙开始冷却 particles停止变回能量 产生越来越多的subatomic particles - cosmic battle: matter (positive charge) vs antimatter (negative charge) - 物质更多 particles结合 生成氢 氦 锂(lithium)

  大爆炸380000年后:

  宇宙冷却 电子减速 atoms诞生 宇宙变透明

  大爆炸10亿年后:第一个星系诞生

  50亿年前:太阳诞生

  大爆炸90亿年后:太阳系诞生

  7 宇宙灭亡:

  1)宇宙膨胀论 暗能量占上风 宇宙无限膨胀直至消失

  2)宇宙坍缩论 引力占上风 再次大爆炸 无限循环

  lack holes

  1 massive stars(比太阳大10倍以上)死后爆炸(supernova)

  upermassive stars(比太阳大100倍以上)死后爆炸(hypernova) 黑洞诞生

  2 supermassive star燃料用尽后引力占上风 使恒星坍缩 恒星爆炸 喷射伽玛射线 黑洞诞生

  3 伽玛射线爆发次数=黑洞数量 (几乎每天都可观测到一次gamma ray burst 这意味着有数百亿黑洞)

  4 the edge of a BH: event horizon

  5 越接近event horizon 引力越大 物体会被拉长 时间从观测者角度变得很慢

  6 黑洞中心:singularity

  7 太阳系中心是一个supermassive black hole 太阳系围绕黑洞运转 许多星系中心都有黑洞

  8 黑洞可碰撞融合

  9 黑洞吸入过量气体会喷发出去形成quasar (星系大小取决于黑洞

  10 一些科学家相信进入黑洞会穿过虫洞实现时空穿越 黑洞也许通往另一个宇宙 另一个大爆炸 (黑洞进 白洞出)也许我们就住在一个黑洞里 假设如此 宇宙将会有无数个

  Galaxies

  1 星系成因:引力凝聚星尘、气体形成星云后融合

  2 所有星系的共同点:绕supermassive blackhole旋转

  3 supermassive blackhole的引力不足以凝聚整个星系 星系不会膨胀消散的主要原因在于暗物质

  4 科学家推测暗物质源于大爆炸 暗物质会使光线弯曲 即gravitational lensing(引力透镜效应) (从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 星系会扭曲 类似透过鱼缸的视角)

  5 所有星系都被暗物质凝聚 宇宙在暗物质凝聚下像一块海绵(cosmic web)

  6 星系一直在变化移动 银河系将会与andromeda发生碰撞融合 但恒星彼此间碰撞的几率很低 是星云的气体和星尘发生碰撞发热

  7 暗能量使宇宙膨胀 如暗能量战胜暗物质 宇宙将会膨胀消散

  tars

  1 星云是buildings block of the universe

  2 宇宙中的恒星比地球上的沙粒还多

  3 恒星颜色不尽相同 但均由星云组成(星云暗部星尘气体更多)

  4 引力凝聚挤压星尘气体 温度升高 中心形成一个温度极高的球体 物质融合

  5 恒星内部发生聚变 (atoms smash into each other ) 氢经过聚变产生氦及能量 恒星内部时刻都在发生核聚变 所以发光发热

  6 恒星内部两种力相互作用:引力使恒星坍缩 核聚变向外发射能量

  7 太阳内部氢经过核聚变生成氦时 也会生成photon (光子) 光子携热 抵达太阳表层时会使其加热 引起紊乱 speeding gas产生太阳磁场 magnetic loops碰撞太阳本身 导致electrical particles流向宇宙 这就是太阳风

  8 太阳中的氢气用完后 引力占上风 fusion fights back 太阳会膨胀 变成红巨星 氢气用尽后会燃烧氦 产生碳 太阳中心不稳定 能量将太阳表层吹散 太阳最后会变成白矮星 白矮星内部是碳

  9 恒星死亡产生的物质是生命所必须的元素

  10 铁对于恒星而言是致命元素 一旦产生铁 恒星便开始灭亡之路 几秒后便爆炸(supernova)

  11 恒星爆炸时产生金银和(?)

  12 supernova explosion后会留下尸体 即neutron star(中子星) 中子星密度极大

  13 大爆炸后氢 氦在引力作用下形成恒星 恒星死后超新星爆炸将其吹向宇宙 星云中存在着各种生命所必须的元素

  upernova

  1 巨大的恒星爆炸后会变成超新星 超新星即是毁灭者 也是万物的创造者

  2 太阳燃料:氢气-氦气-碳-氧 氢气燃尽时氦气开始供能 以此类推 一旦产生碳 太阳便开始灭亡之路 在重力作用下 外层变成red giant (ball of gas) 核心压缩 最终变成地球大小的白矮星(white dwarf)

  3 白矮星会从临近恒星偷取能量-能量过剩变得不稳定导致nuclear overload-产生碳和氧-产生铁-爆炸

  4 超新星爆炸时产生heavier elements (金 银 铀)

  5 恒星爆炸后会留下遗体 不同大小的恒星会留下不同遗体:

  巨星爆炸后的超新星爆炸 - 中子星(密度极高):旋转 释放能量

  比太阳大30倍的恒星超新星爆炸 - 磁星(magnetar): 产生磁场

  比太阳大1000倍的恒星超新星爆炸 - 极超新星(hypernova): 爆炸时生成黑洞 黑洞吸入物质过量 喷发伽玛射线 (1963年美苏冷战 极超新星爆炸时美军起初误以为是苏联所为)

  6 专家推测伽玛射线曾毁灭地球90%生物

  7 超新星爆炸时atoms受挤压破裂 产生中微子(neutrino) 中微子携带着99%的能量

  lanets

  1 太阳系行星分为两类: rocky planets(离太阳近 水分蒸发)和gas planets (离太阳远)

  2 行星构成物质是gas rock dust 但每个行星都大不相同 与构成成分 距太阳远近 撞击有关

  3 地球的iron core产生磁场 保护地球免受太阳风破坏 强太阳辐射与磁场撞击会在两极产生极光

  4 土星作为一个gas planet也有磁场 实验表明 氢气在高压下结构会改变 H2变成metallic form 所以土星的核心可能是metallic core

  5 地球是rocky planet 数学角度计量只有0.06%的水 科学家推测是携水的彗星撞击地球给地球带来了水

  olar systems

  1 目前发现360 planetary systems

  2 零重力下分子不会分散 反而会聚集

  3早期太阳系极其混乱 行星碰撞融合

  4 小行星撞击地球 残骸形成月球

  5 科学家推测天王星和海王星曾离太阳很近 被土星及木星的引力逐渐推远 甚至曾经可能导致二者互换轨道 二者在新轨道不断与彗星撞击 为地球带来水

  6 asteroid撞击墨西哥海岸 毁灭地球70%的生命

  7 木星是地球的保护者 木星引力很大 将彗星及小行星吸向自己

  8 未来引力可能会导致行星轨迹变更 火星可能会离开太阳系 水星可能会撞击地球

  Moons

  1 accretion(?): dust - rocks - boulders

  2 木星有63个卫星 引力决定卫星的外貌与特性

  3 土星环由石头和冰组成 科学家推测icy comet撞击土星的卫星 使卫星撞向土星并破裂 彗星与卫星的残骸形成土星环

  4 火星有两颗卫星 一个会撞击火星 一个会渐行渐远 不再绕火星旋转

  5 月球诞生:行星撞击地球 碎片在重力作用下形成月球

  6 月球刚形成时离地球很近 彼时地球6小时自转一圈 月球引力作用于地球 减缓地球自转速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观后感  观后感词条  宇宙  宇宙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运行  运行词条  精选  精选词条  
美文

 《甜蜜之家》的读后感大全

 《甜蜜之家》是一本由殳俏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19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展开)

美文

 逐梦

 201008   陈萍  我们结伴在途中  为了同一个终点--逐梦  忘记是何时开始的  我们没了白天黑夜  这样没日没夜的追逐  都是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