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T的故事:免费的午餐,我吃不消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我的信念
小时候,姥姥带我上街赶大集,遇到熟人,他给了一个苹果,我当时坚持不要;
过年的时候,妈妈给了我买了双有点贵的鞋,我脱口而出“我不值那个钱”;
我去上海参加一个课程,我问主办方附近哪里有便宜的旅馆,她很好心地指了指场地里的卧室,说我可以住那里。我看到那是个很舒适的卧室,但我拒绝了,后来自己找了一晚五十块的便宜旅店。
这样的例子在我自己的生活中还有很多,一方面我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不配得到”,“我不值那个钱”“我不值得他们对我好”。接触到心灵导师拜伦·凯蒂一念之转的功课后,我调查了自己的信念。
不合理的信念,让人不自由
老天爷给了我一份免费的午餐,我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接受,一个是放弃。免费的午餐虽然好,但我一直以“我不值得”这样的借口选择放弃,对我而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无条件地对我好,凡是给我的,都需要我回报。
经过深入调查,我发现答案是NO,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谎言。老天爷认为我配得到,不论我是否赞同,已经给我了。“我不值得”只是一个借口,它替我隔离掉那个我不愿接受的自己:与人接触的恐惧、不愿为生命付出,取悦别人。
想想那次住宿,我选择了自己花钱,住一个条件很差的小旅馆,这样我就不必有受人恩惠的内疚感。表面看来,卧室是比较私密的空间,我不去住别人的卧室,隐藏的原因是,我害怕和人走近,我不要跟别人没有距离。
再说那双鞋,成为一个不值钱的人的好处是我可以不必有更多的付出,我不必再担负更多的压力。因为我相信,要享受的多就要付出的多,我是宁可不享受也不愿意付出。
我妈妈是最不喜欢见什么就要什么的孩子,我从小就依此行事。通过拒绝那个苹果,我成功地为妈妈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获得妈妈的夸奖。
02
全然接受,就是最好的给予
过度的礼貌是想要取悦别人
我们并不是有意地想要去操控他人的,我们甚至根本都没意识到自己在做这样的事情。例如,当我们新结识了个好朋友,或刚刚得到一份爱情时,你也许发现,兴奋中,你为了赢得对方的喜爱,不管对方是否表达了他们的喜好,你就已经不顾自己的好恶,试图去适应满足对方了。
回忆一下,你有没有在自己想说“不”的时候,却点头说“好”?“哎,你确定真的没关系?”“哦,没关系,没关系,我不介意和你那三条湿乎乎的大狗一起坐在后座上。”当你开始留心,你会发现,那些礼貌的行为中,有很多是伪装成体贴但实际是为了得到认同的行为。
礼貌和周到,本应出自于对他人的体贴,但注意一下,有多少次你是用它们来控制你给他人的印象的?当你说“谢谢”时,你是只是嘴上说说,还是真的在表达你的感激?当你表现得彬彬有礼时,你是发自内心的恭敬,还是只是做做样子?如果你能注意到这之间的不同,它会让你的内在、外在都开始发生变化。
03
马上想要回报对方,是在拒绝礼物
例如,很多人都觉得坦然地接受一句赞美或一份礼物有些困难,我们总是立刻把注意力放在回报上。可即使一声谢谢,也会妨碍你完全接受那份赞美和礼物;而希望表现得有礼貌,会让你不能全然地去体会感恩。在感恩里,焦虑和分离感不复存在。
当你心中充满感恩时,它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至于有没有人注意到你的感恩,则取决于他们。但如果他们注意到了,他们收到的将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几句感谢的话和姿态,而是一份大得多的礼物——那感恩本身。在感恩面前,人会变得非常开放;很快,他们就想给你所有的一切。当事情失去了控制,爱出现了。
通过拥抱,你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这点。当有人给你拥抱,而你也试图回以拥抱时,你将无法真正体会你得到的那个拥抱。马上就想要回报对方,实际是在拒绝那礼物。当你真正接受那拥抱时,你感受着那环绕你的胳膊,那贴着你的身体,你感受到了你内心涌流的爱。接受就是给予,接受是你能回报对方的最真诚的礼物,而那也是他们原本想要给你的。
本文摘自《全然接受,就是最好的给予》
作者:拜伦·凯蒂
作者简介:
周瑞玲
心理学研究生
已帮助过
4.9万人
入驻年限
9.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