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回去多陪陪家人,你的身份可能就要被替代了!
今日(5月15日)为国际家庭日,小程序端上线了一款名为“共享爸爸”的租赁服务平台,该平台有多种类型的爸爸可供选择,致力于解决家庭内的多种情感问题。
然而在该程序刷屏的同时,其创意的合理性也遭到舆论质疑。
针对“丧偶式教育”等问题,你可以叫个“共享爸爸”
一切要从一则广告开始说起。5月14日,某家居集团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长达5分多钟的视频,视频内容大致如下:
当你忍受几个月孕期的折磨和煎熬,躺在产房即将临盆时,丈夫却仍在外面出差;
当你为孩子的学位学业操碎心,校方规定必须父母双方面试时,孩子他爸却在单位加班;
当你的孩子迎来人生第一次上台表演,你提前规划时间飞奔学校时,孩子他爸却因为工作忙碌不愿请假;
当你精心筹备孩子记事后的第一个生日,满屋小朋友唱起生日歌时,丈夫却仍在外面应酬。
在上述“丧偶式婚姻”“陌路型亲子”等亚健康家庭关系的冲击下,“共享爸爸”顺势而生。数据显示,目前微博上与“共享爸爸”有关的话题阅读量超过千万。蓝鲸发现,在该广告发布之前,官方微博就发起了长达4天的预热,这也为该视频的走红埋下了伏笔。
根据视频内提示,在微信端搜索关键词“共享爸爸”便可发现该小程序。进入后的界面与“滴滴打车”相似,用户可以选择相应的地点以此呼叫附近的爸爸。
值得注意的是,可供选择的爸爸类型一共为5种,分别为“商务型 ”“ 暖男型 ”“ 运动型 ”“ 文艺型 ”,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进行选择。
记者尝试选择其中一种发现,该类型为免费服务,在点击呼叫后软件并未提供相应的服务,而是跳转至上述广告视频,视频结束后,链接再次跳转至该家具集团的推广链接。
事实上,官方早已注明小程序“共享爸爸”为广告创意,并非真实app,视频中所显示的人物也为虚拟人物。
广告主谨借“共享爸爸”的话题来触发大家对“父爱缺位”的关注,哪怕AI或者未来的技术再发达,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真的有这样的产品出来,人们仍然还是会渴望那些基于血缘的无法被替代的情感。
“共享爸爸”惹争议,或有悖社会公序良俗
记者发现,5月14日之后,官方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连续发布了20条与“共享爸爸”相关的微博,对该广告进行推广。
在5月15日国际家庭日这一天,广告主利用短视频+小程序方式打出一套营销组合拳,引发了观众内心的共鸣。
随着视频的不断刷屏,“共享爸爸”走红网络,不少网友为广告创意点赞,称视频内容走心,并且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但亦有观点认为,人物租赁有违伦理道德,更何况是“爸爸”。
对此有律师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的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从该视频可以看出,“共享爸爸”实际并不提供与“爸爸”相关的服务,或涉嫌违反《广告法》的相关条款。
除此之外,律师还表示,“共享爸爸”的理念与我国法律及社会公序良俗相悖,在广泛传播后或将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面对舆论的质疑,官方表示,在这个黑色幽默的短片里,“共享爸爸”已经成为社会默许的一种潮流,但无论是片里还是片外,“共享爸爸”却不是现实可行的,这一小程序并不是从实质上去解决陪伴缺失的社会现象,而是在精神层面,通过公益倡导大家关注家庭亚健康问题,重视家庭父亲角色的缺失,为爱回归家庭。
通过回应可以发现,官方一直强调的是亲情与家庭,但事实上广告所表达内容与产品两者之间并无过多联系。有观点认为,当广告的对象和目的与广告内容完全脱离的时候,再好的创意也就只是个摆设而。
不少观看过视频的读者向记者表示,已对该小程序进行举报处理。除此之外,蓝鲸发现,在该广告主发布的众多微博中,其中部分链接显示“被多人投诉,根据《微博社区公约》该微博无法被查看。
情感营销屡试不爽,但广告不是走心就能成功的
事实上,以“爸爸”等人物形象为卖点主打亲情牌的营销手法,上述广告并非首个案例。
2018年6月父亲节之际,某企业也曾在公司内部发出过“共享父亲”的计划,但相比“共享爸爸”,“共享父亲”项目更为实际。其核心内容为,邀请同事们的父亲参加公司讲坛,与大家共享父亲们的宝贵生活经验和技能。
在共享经济的大潮下,共享单车、充电宝、雨伞、汽车等众多形式的产物如雨后春笋般诞生。该公司通过“共享父亲”,将资源最大化利用。这也是继共享单车、共享雨伞等创业风口之后,又一颇具创意的共享经济新模式。
对于商家而言,要向直击用户内心,情感营销莫过于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顾名思义,情感营销是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
今年年初,一则长达6分钟的《小猪佩奇过大年》宣传片,在朋友圈产生刷屏效应。留守老人千方百计寻找佩奇,观众被短片的亲情所打动。虽然为宣传片,但其走心程度不亚于一部完完整整的电影。
一边是内容创作团队的优秀制作,一边是宣发方的大力推广,两者结合成就了《啥是佩奇》的刷屏。在情感营销的感染下,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再是商品质量和价格,而是为了感情上的满足及心理上的认同。
反观“共享爸爸”,其视频内容虽有可取之处,但创意并非首创,再者其在社会公序良俗方面也颇具争议,故无法达成现象级的刷屏。
那么,对“共享爸爸”这一创意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