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卓琳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万人悼念送别

  

  吊唁者手捧《卓琳同志生平》,上有卓琳生前照片

  

  前来吊唁的群众排起长队

  

  花圈上书“卓琳一路走好”

  京华时报讯 8月10日上午,邓小平夫人卓琳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各界人士约1万人前往送别。

  悼念群众清晨前来

  10日上午,天气一直多云阴沉。7点左右,许多群众就已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希望能送卓琳同志最后一程。他们中不少人手捧黄菊,身着黑色服装,面色凝重。

  9点半左右,殡仪馆大礼堂外已有数千名前来吊唁的各界群众,记者目测群众队伍长度逾1000米,随时间推移,群众不断增多,队伍最长时达2000米左右。送行群众大多数为中年人,也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被搀扶而来。各界人士赠送的花圈不断被送往礼堂。现场秩序井井有条。在现场,记者还看到了张海迪、聂卫平、郁钧剑、冯巩等名人。

  现场发放卓琳生平

  卓琳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29日12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10日,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礼堂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卓琳同志”,横幅下方是卓琳遗像。卓琳遗体安卧于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

  告别仪式现场还发放了《卓琳同志生平》,“她和邓小平同志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经受住了各种艰难困苦和政治风浪的考验,是邓小平同志的好战友、好伴侣、好助手……”

  吊唁人群不愿离去

  上午10点36分,告别仪式结束,灵车缓缓驶入礼堂大门。卓琳的遗体被火化,按照她的遗愿,她的骨灰将撒向大海。12年前,卓琳亲手将邓小平的骨灰撒向大海。12年后,他们将在大海深处重逢。

  11点左右,仍有许多因没有吊唁函未能进场的群众流连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门前不愿离去。大家纷纷表示,很希望能进去见卓琳同志最后一面,虽然愿望无法实现,但仍愿在门口继续守候,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卓琳同志的哀思。

  现场追忆

  晋察冀军区同事

  88岁高龄送卓琳

  范景明是王宗槐中将的夫人,也是卓琳在晋察冀军区八一学校工作时的同事,今年已88岁高龄,现居北京。昨天上午9点半,拄着拐杖的范景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向记者讲述了当年与卓琳同志共事的一些回忆。据她描述,她与卓琳同志都是晋察冀军区八一学校组委会成员,共事一年后卓琳调到边区政府,“卓琳同志为人很朴实,与同事相处都很融洽。她在学校搞研究工作,当时还带着孩子,但是学校的教委会从来都没有缺席过。调走以后还经常回来关心学校的情况。我特意来送她最后一程”。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我来送别老校长”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说,他1951年至1954年在重庆人民小学读书,卓琳时任该校校长,“她每年开学典礼都会讲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是一口不太标准的南方普通话”。据王渝生介绍,直到现在,重庆人民小学每年都会出一本纪念册,册子的第一页就是卓琳同志的照片,“这次我来送别自己的老校长,她对我们的教诲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歌唱家李双江

  “她很喜欢音乐”

  在现场,李双江回忆:“我们第一次去日本演出是在1975年,是小平同志亲自批的,他叮嘱我们,一定要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到日本的广大人民群众中去。出发前,卓琳同志来过两三次,来关心我们这个队伍。她也是个文化人,很喜欢音乐,包括文学和美术。我们今天来送卓琳同志,愿她一路走好!”

[1] [2] 下一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卓琳  卓琳词条  遗体  遗体词条  悼念  悼念词条  送别  送别词条  仪式  仪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