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流行语所承载与印证的社会变迁观察—以日本为研究对象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流行语通过高度浓缩的语言符号来表达所要表征的社会现象。作为人们的共同心理窗口,这些词语在一定时间内被大家接受和大量使用而成为流行语流行语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的变迁。梳理30多年来日本流行语,有助于勾画日本社会在此期间的发展和变化,分别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与中日文化互动等方面。

与我国每年有众多机构发布多个版本的年度汉字和年度流行语不同,日本的年度汉字和年度流行语分别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发布。1995年起,由日本汉字能力检定协会负责组织,通过全国征集评定,由民众投票选出年度代表性汉字—“年度汉字”(今年の漢字),通过这个字来表现一年来日本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生活的感受。年度汉字在每年的汉字日(12月12日)于京都的清水寺公布。届时,清水寺住持会将年度汉字挥毫写在一张宽1.3米、高1.5米的越前和纸上。该活动自1995年首度举行以来,迄今已连续举办19届。

另一个评选被称为“新语·流行语大奖”(新語·流行語大賞),由出版《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的出版社—“自由国民社”负责组织。通过包括《现代用语的基础知识》主编在内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定,选出10余个被民众广为使用、能反映年度日本社会现象的词语。年度流行语会在每年12月上旬公布,与中国流行语发布活动不同,日本公布流行语的仪式也同时举行颁奖仪式,颁给与这些词语相关的人物或团体。该活动自1984年首度举行以来,迄今已连续举办30届,成为外界观察、了解日本社会变迁的一个极好的窗口。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结构变迁的一种折射,考察历年来流行语的变迁有助于我们很好地了解日本社会的发展历程。

政治领域期待清新改革之风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政坛贪污现象非常严重,洛克希德案、利库鲁特贪污案,东京佐川急便贪污案等大案不断冲击日本政坛,也有“铃虫发言”(鈴虫発言,1984)、“去角”(角抜き,1985)、“ほめ殺し”(口蜜腹剑,1992)、“呈报书”(上申書,1992)、“上头的意思”(天の声,1993)、“宗南之家”(ムネオハウス,2002)等一大批流行语谈及这些贪污案及其对政治的冲击。不过,日本政坛的腐败案件总是层出不穷,除了涉及高层的腐败案外,地方政府为了争取中央拨款,对中央官员迎来送往,请他们吃大餐,这种利用公帑吃吃喝喝的官官接待(官官接待,1995)让日本民众极为厌烦。2008年酒馆出租车(居酒屋タクシー,2008)事件掀起了日本新一轮反腐风暴,日本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在乘坐出租车时会接受出租车司机的啤酒、小吃、购物券等回扣,虽然事情不起眼,但是这样大规模的反腐显示了日本政府从上到下坚决反腐的决心。

与此同时,以高效而著称的日本公务员体系在公共治理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安全保障系统问题、医疗监管问题和社会保障系统问题让日本民众渐渐失去了对政府的信心。1995年阪神大地震处置不当和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日本民众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是置身在一个风险社会之中,一直以来大家仰赖的安全保障系统不过是政府编造的安全神话(安全神話,1995)。此外,80年代初日本在临床治疗血友病过程中使用了绿十字等医药公司从国外进口的血液浓缩制剂,导致1800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超过400人死亡。在受害者看来,政府行政不作为的责任(不作為責任,1996)是这一悲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界强大的压力下,日本政府终于在1996年公开道歉,承认药害艾滋事件是政府“未善尽告知药品安全”、“未及时禁止有害药品流通市面”的责任,与血友艾滋感染者在法庭外达成和解,每名患者获得约4500万日元的赔偿金和免费医疗。2007年,日本养老金账户在进行电子化管理转型时,发现有5000多万的养老金记录找不到原主,社会保险厅工作人员这一工作重大失误被称为“消失的养老金”((消えた)年金,2007)。2008年,日本施行了针对75岁以上老人的医疗制度,结果这一制度当时被称为后期高龄者医疗制度,在日本,后期有“晚期、末期”的意思,被称为后期高龄者(後期高齢者,2008)的老年人自然非常反感这个称呼,在各界强烈反对下,这一制度才更名为长寿医疗制度。有人认为,日本公共管理领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日本行政管理公务员不是由民众选举产生,因此要求日本从官僚主导的国家变成政治家主导的国家,政治家经由选举产生,所以会成为普通民众的代言人。而且,很多公务员退休后继续去企业任职,也是腐败问题产生的温床。只有摆脱官僚(脱官僚,2009)才能提升日本政府的绩效。

一连串的贪污事件加之政府绩效不彰,使日本政坛出现了许多新变化,首先是“新”成了日本政坛的主流。1992年成立的“日本新党”,1993年成立的 “新生党”、“先驱新党”,1994年成立的“新进党”,政党名中频繁使用的“新”成了日本政治求变的折射,“新”(新·○○,1993)(新·新党,1994)连续两年成了日本流行语。近20年后,“新”字再度回到日本政坛,2012年,在自民党、民主党两大政党主导政坛的情况下,很多政治势力均在争取成为第三极(第3極,2012)以八个政策为选举主张的新政党“日本维新会”成立,维新(維新,2012)再度成为政治热点。在这股清新之风吹拂下的日本政坛也出现了很多新变化,1994年村山富市成为1955年以来日本首个非自民党出身的首相,他以“与人温和的政治”(人にやさしい政治,1994)为施政方针,以首相身份向亚洲各国就过去的侵略历史道歉,受到亚洲各国的尊敬。1998年小渊惠三上任,纽约时报称他为“冷披萨”(冷めたピザ,1998),但是日本人民似乎接纳了一个外国媒体对他们首相的不敬评论,足见当时人民对于政治的失望程度之深。

2001年以锐意改革为旗号的小泉纯一郎成为日本新首相。在其任期内,虽然遭到了邮政、道路、医疗等既得利益集团(抵抗勢力,2001)的反对,但小泉坚决执行坚持改革的坚定方针(骨太の方針,2000),使他成为战后日本民意支持度最高的首相,摆脱了首相频繁更换的魔咒。改革对于小泉来说是最高的追求,2005年,他的邮政民营化法案在参议院被否决。小泉随即解散议会举行大选,在选举中,他“派遣”自己的亲信作为“刺客”(刺客,2005)挑战那些反对改革的议员,结果自民党大胜,赢得480个议席中的296席,自民党时隔多年终于席位再次过半,展现了日本民众对于小泉改革的支持,日本媒体称呼这次选举为“小泉剧场”(小泉劇場,2005)。不过小泉并不能解决自民党长期执政所积累下的所有问题,2009年日本45届众议院选举,民主党在政权交替(政権交代,2009)的口号下大胜,获得480席中的308席。在选举中,民主党抨击自民党执政过程中出现大量浪费,所以民主党新政权一上台随即在鸠山由纪夫首相带领下,在行政革新会议对2010年的预算进行审议,预算甄别(事業仕分け,2009)据说节省了上千亿日元的资金,转投入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人民给了民主党四年的时间,但民主党却让人民不断失望,万般无奈只得重新选择执政经验丰富的自民党。2012年,安倍晋三率领自民党在众议院选举中打了翻身仗,并成为日本新任首相,他因上任后提出了一揽子刺激经济复苏的经济措施而被称为“安倍经济学”(アベノミクス,2013),三大措施将日本拉出长达十多年的通货紧缩的泥潭,为日本经济重新注入活力。各种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开始回暖,自民党也获得了2013年参议院选举的胜利,成功控制了国会。

不过一些改变仍在悄悄发生,日本民众已厌恶由几个大党操纵政治的局面,在选举中越来越多的无党派人士当选。这种现象被称为“官对民”(「官」対「民」,2000)现象。1995年青岛幸男以无党派(無党派,1995)的身份,打败各大党候选人,当选为东京都知事。2000年长野县知事的选举中,热心参加天中活动的小说家田中康夫战胜上一届副知事,无党派的福田昭夫战胜六党联合推荐的现任知事,当选为栃木县新知事。

此外,日本国民对于政治的冷淡似乎也成为时代趋势。为了恢复国民对于政治的关心,加之动漫文化带来的萌(萌え~,2005)的影响,日本政治开始变软变可爱。1998年参议院选举中,日本共产党在不破哲三的带领下,以“微笑的共产主义”(スマイリング·コミュニスト,1998)为口号,获得15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越来越多的电影明星、电视主持人、足球明星出现在政坛,他们给政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2006年,喜剧演员出身的宫崎县知事东国原英夫在县议会上表决心时喊出:“必须得对宫崎做些什么”((宮崎を)どげんかせんといかん,2006),他幽默的谈吐和直率的性格赢得了民众的喜爱。同时,日本各地政府开始给自己找一个可爱的卡通吉祥物(ご当地キャラ,2013)作为代表,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熊本县的萌熊。这些卡通吉祥物在振兴地方经济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觑,据日本银行计算,萌熊2年内为熊本县带来的经济效应高达1244亿日元,约合74亿人民币。

在外交方面,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日本的经济、科技、金融等综合实力日渐增强,日本政府开始改变自己“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形象,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中曾根康弘提出日本要成为“国际国家”(“国際”国家,1987),要在国际舞台上,不仅是经济领域,而且要在政治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一主张显然是对日本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日本的民族主义情绪一直在不断高涨。1989年主张日本在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日本可以说不》(NOと言える日本,1989)由著名右翼人士石原慎太郎和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一起写成出版,成为年度畅销书。不过日本政府好像并不买账,1990年海湾战争时,日本首相海部俊树选择继续和美国站在一边,被当时媒体讽刺为“布什跟班”(“ブッシュ”ホン,1990)。2006年,以民族主义为主要诉求的藤原正彦著《国家的品格》(国家の品格,2006)一书再度成为当年的畅销书。这股风潮愈演愈烈,日本的反韩示威活动从2010年起在3年内激增10倍,通过种族排外言论进行“仇恨动员”(ヘイトスピーチ,2013)在日本越来越严重,日本民族主义的快速发展值得所有亚洲邻国警惕。

追寻走出泡沫经济泥潭之道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学校年轻人喝酒时高喊“一鼓作气,一鼓作气!”(イッキ!イッキ!,1985)是社会上气势长虹、意气风发的情绪反映。日本社会形成了购买高价商品的热潮——西玛现象(シーマ現象,1988),日产公司生产的超豪华轿车西玛要等半年后才能提货,社会上也出现了以追求开心、享受为特征的新型女性“花子”(Hanako,1989),深蓝色的衣服(紺ブレ,1991)成为潮流和时尚。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提供跳槽信息的DODA杂志(DODA/デューダ(する),1989)也开始发行,日本年轻人渐渐放弃过去那种“一生要为一个企业好好工作”的念头,开始思考跳槽的问题。此外,理工科学生大量进入金融业,以技术立国的日本感到了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川崎制铁提出了“认真、愉快”(まじめ×ゆかい,1989)的招聘口号,意图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当时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提出“每个日本人买100美元的美国产品”(100ドルショッピング)的号召。虽然这只是在美国平衡美日贸易逆差压力下的一句口号而已,但是在日本国内,疯狂的土地投机早己蔓延至全国,不法商人抬高地价,强行买卖租地权(地揚げ·底地買い,1986)给经济埋下了巨大隐患。股价和地价上涨远超实体经济,大量房地产开发导致经济虚假繁荣,泡沫经济(バブル経済,1990)的风险逐渐增大。

1989年随着新天皇的继位,平成(平成,1989)成为日本新的年号。年号的更换仿佛让日本的经济形势也随之发生改变。不动产暴跌、金融机构破产,泡沫经济破灭后,从“复合不景气”(複合不況,1992)到日本列岛总体不景气(日本列島総不況,1998),日本经济在泥潭中越陷越深。泡沫经济时代,人们大量透支消费,一旦泡沫经济破灭,卡破产(カード破産,1992)带来个人破产的人数随之激增。同时,人们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因公司倒闭无力偿还赊账而低头谢罪,表达道歉后悔的社长和会长(謝長悔長,1992)。造成泡沫经济的原因之一是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モラル?ハザード,1998),但是泡沫经济破灭之后,为了维持自身运转,金融机构惜贷(貸し渋り,1998)和强制回收贷款(貸し剥がし,2002)成为经济复苏不小的阻力。在普通民众眼里,银行就是“晴天时借你雨伞,下雨时反而收回雨伞”的恶人。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人的消费习惯也随之改变,为了刺激消费,商家不得不持续降价(価格破壊,1994)。与泡沫经济时代大手大脚的吃大餐不一样,牛猪鸡和蔬菜一起煮的日式火锅内脏锅(もつ鍋,1992)成为新美食。世界销量最大的西装品牌青山西装也不得不推出2500日元的套装(2500円スーツ,1993)。2009年,以便宜轻巧为诉求的快速时尚(ファストファッション,2009)成为人们的最爱,优衣库、饰梦乐、g.u.在经济严冬中逆市崛起,成为经济寒冬中的一抹绿色。在日本政府放松航空业管制的条件下,廉价航空(LCC,2012)也成为大家出行的新宠,甚至连日航、全日空等老牌航空公司也开始投入廉价航空的价格大战。

劳动力市场上,随着经济不景气与求职冬天(就職氷河期,1994)的到来,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即使能进入企业,年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到300万日元一年(年収300万円,2003)。在当年日本经济新闻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的调查中,认为以后会定期加薪的比例只有18%。企业用一切方法压低用人成本,这等于将经济低迷的压力转嫁到员工身上。一方面,根据日本《劳动基准法》规定,普通员工加班有加班费,但管理人员没有,于是企业大量提拔员工称为没有任何权限的管理人员,这些有名无实的“名义管理职”(名ばかり管理職,2008)引发员工不满。另一方面,企业大量起用派遣工等非正式用工,这些年轻、低薪、高学历的劳动力却总是裁员首当其冲的牺牲者。派遣裁员(派遣切り,2009)还不是最坏的情况,很多黑心公司(ブラック企業,2013)大量雇佣应届毕业生,通过各种手段逼员工超长时间工作,甚至有员工因过度劳动而死亡。

经济衰退对于社会的冲击也渐渐显现,以优良的社会治安闻名于世的日本在2003年出现了大米小偷(コメ泥棒,2003),此后还相继发生梨、甜瓜、芦笋、葡萄等失窃事件。2007年,日本又接连爆出多起伪劣食品(食品偽装,2007)案件,让人们感慨经济衰退对日本社会的冲击之巨。相比于社会现象,经济的衰退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化更让人忧虑。20世纪80年代,日本以国民整体均为中产阶级而自豪,泡沫经济过后,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2006年大家不得不承认,日本进入了贫富两极分化的社会(格差社会,2006)。这种社会结构使得贫困成为社会问题,这与80年前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日本很像。2008年,一部写于1929年的无产阶级文学代表作《蟹工船》(蟹工船,2008)再度在日本流行,根据2008年9月《每日新闻》进行的“第62次读书舆论调查”结果显示:51%的人认同“蟹工船”现象,理由是“贫困已成为社会问题”,与现今日本的状况相似。

针对泡沫经济后的经济低迷,日本政府提出了以“放松管制”(規制緩和,1993)为主要特征的行政改革措施,放宽政府对企业的多种限制,给企业以更多的选择权,增强了企业活力,但是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却极为有限。金融改革方面,日本效法撒切尔时期的金融改革措施,实施以金融自由化为目的的日本版金融大改革(日本版ビッグ·バン,1997),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复苏。此外,泡沫经济前后,国营企业民营化一直是日本经济改革的脉络之一。1985年日本电信电话公社民营化,成为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NTT,1985)。随后,“经营之圣”京瓷集团创始人稻盛和夫创立了一家民营电信公司第二电电(第二電電,1987)与之竞争,该公司于1987年开始运营,成为推动日本电信业进步的有利力量。1987年,日本国铁(Japan National Railway)被拆成七个日本铁路(JR,1987)民营铁路公司。此后,小泉打出了邮政民营化的旗号,把邮政、储蓄、保险这三个原来由邮政系统从事的事业(郵政3事業,1997)全部民营化。

应该说,能挺过泡沫经济破灭之后的经济冰河期,与坚信精神才是决定一切的力量的日本文化息息相关。著名作家渡边淳一认为人应该有“迟钝的力量”(鈍感力,2007),降低自己的敏感度,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才能赢得美好生活。泡沫经济时代,各行各业人手不足,大家处于加班状态,此时一款功能型饮料以“你能连续战斗24小时么”而大卖。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这款功能型饮料将广告词改成了“献给所有疲劳的人们”,配之以坂本龙一的钢琴曲,继续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由此治愈(癒し,1999)文化开始在日本流传。虽然经济不好,但是人们依然重新唱起三十年前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歌曲“还有明天”(明日があるさ,2001)为自己打气,期盼早日走出经济不景气的时代。2001年8月26日,日本长崎县的一名渔民历经33天将近2000多公里的海上漂流,终于获救,他获救时的感言“人啊,没那么容易就死去”(人間て、なかなか死なないもんだ,2001)给了在泥潭中挣扎的日本人莫大的勇气。泡沫经济破灭也给日本思想界带来了很多变化。人们开始反思,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物质文明的极大丰富并不能使人们获得幸福,反而带来了人心的沙漠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野孝次提出了“清贫”(清貧,1993)的思想。他从日本传统文化谈起,在他看来“清贫”不是“贫穷”,而是主动放弃多余的物质追求,在简单、朴素之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和“风雅”之境。这种思想后来影响了日本的产品设计,成为日本产品设计风格的名片。

女性地位的上升与社会发展的隐忧

三十年来,女性地位的上升成了日本社会结构变化中最令人关注的方面。1986年7月,日本国会参众两院选举,自民党取得了空前胜利,社会党惨败。社会党需要一个新的党首带领大家重振旗鼓,于是土井多贺子成为日本历史上首位女党魁。她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在1989年的日本参议院选举中,她以欢喜阿婆(オバタリアン/オバタリアン(旋風),1989)作为选举口号,推选多为女性候选人参与参议院选举,在大婶军团的助威下,社会党在参议院选举中大胜。同时有22位女性当选参议员,创造了历史的新纪录。

1986年,在日本当红的华人歌手陈美龄带着三个月大的儿子去参加电视台节目录制等各种工作,在工作空档给孩子喂奶。当时的日本演艺界,要么像山口百惠,婚后引退;要么像松田圣子,产后停职。陈美龄“携子工作”这一大胆行为引起社会热议。著名女作家林真理子对此表示反对。但是东京大学教授上野千鹤子站出来替陈美龄说话,她反驳林真理子,认为她自己身为女性,却反对改善妇女生存环境,压制育儿妇女的权利要求,这不是让人看笑话吗?随即,“挺陈派”和“反陈派”展开了激烈的社会论争。为此,日本参议院还邀请陈美龄出席关于国民生活的调查会议。“美龄论争”(アグネス論争,1989)作为日本妇女维护自己权益的标志性事件,甚至登上了美国《时代》杂志。此后,日本政府1991年制定了《育儿休业法》,女性的合法权益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

社会对于女性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1989年因为“西船桥车站事件”,性骚扰(セクシャル·ハラスメント,1989)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位女性为了躲避一个酒鬼的性骚扰,不慎使其在西船桥车站摔倒致死。法庭判决本次事件的女性无罪。这个判决唤起了全社会对一直困扰女性的“性骚扰”问题的关注。此后,为了维护女性权利,日本的火车和地铁上专门设立只能女性进入的女性专用车厢。女性的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2001年4月,针对家庭暴力问题(ドメスティック·バイオレンス,2001)《家庭暴力防治法》出台,10月开始实施,对女性的保护又进了一步。女性地位的上升也反映在大众文化领域。1998年日本热播的电视剧《总务二科》”(ショムニ,1998),讲述了女职员在逆境中不甘沉沦,通过努力在职场上大显身手的故事,成为很多日本女性的最爱。2008年,天海佑希在电视剧《女人四十》中扮演一个年近40的精神科女医生,演出了40岁左右女性的坚强与美丽,人到四十(アラフォー,2008)成了女性地位上升的标志之一。此外,女性地位的上升还体现在女性不再需要男性来评判他们的美丑,她们不再是被看的客体,而要掌握自己判断和选择的权利。年轻女性将男性的脸分为两种—酱油脸和沙司脸(しょうゆ顔·ソース顔,1988)。酱油脸说的是眼睛细长清秀,让人有清爽感的日系美男子;沙司脸说的是有五官轮廓较深的欧美系美男子。

泡沫经济破灭后,经济的长期低迷也对男女关系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经济危机带来的人们对未来深深的迷惘,使得男人对未来缺乏信心,他们像食草动物一样温和,在两性关系上失去了男性的主动性,不会积极主动去追求恋爱和性爱,他们被称为草食男子(草食男子,2009)。而女性则只能从历史中找寻武士的故事,将那种充满阳刚之气的男人当作自己感情慰藉的对象。这种热爱看历史、学历史的女性被称为“历女”(歴女(レキジョ),2009)。虽然著名作家酒井顺子提出以是否结婚作为人生成败的标志,将30岁以上的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独生女人称之为败犬(負け犬,2004),但历女也好,草食男子也好,他们表现出对以婚姻为目的的异性交往的逃避,背后是日本年轻人对未来前景深深的不乐观。日本近年来年轻人初婚的年龄一直在升高,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统计,截至2012年,日本男性和女性的初婚年龄分别为30.8岁和29岁,女性首次生育的平均年龄则首次突破30岁,达到30.1岁。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数据显示,2012年日本男性的终身不婚率为20.14%、女性为10.61%。这意味着老龄化的日本社会将面临巨大挑战。

流行语视野里的中日互动

中日两国有一些共同的流行语。比如2013年中国十大流行语“女汉子”与“汉子女孩”(オヤジギャル,1990)指的是同一类女孩,其反映的都是传统男权社会性别视野下建构的女性气质不断被冲击和颠覆的现象。不过,日语的“汉子女孩”更突出在女孩的行为和中老年男人上的相似,而汉语中的“女汉子”更突出女子在有温柔一面的同时,性格中也有独立自主、敢做敢为的强悍一面。2013十大流行语的“逆袭”,日本1996年也有此说法。当时棒球中央联盟决赛,读卖巨人队对阵广岛东洋鲤鱼队,读卖巨人队在几乎没有希望的情况下绝地反击,战胜广岛东洋鲤鱼队,取得联盟冠军。读卖巨人队教练长岛茂雄带领全队成功“逆袭”(メークドラマ,1996)。

有很多中国流行语,其词语本身来自日本或产生于翻译日本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比如2011年十大流行语的卖萌的“萌”和2008年“宅男宅女”的“宅”都直接来自日语。2011年的“吐槽”也是来自日本,指的是日本漫才(类似于中国的相声)里的“突っ込み”(类似相声的捧哏)。2010十大流行语的“控”,其也是来源于日本。早年,日本把英文单词complex(情结)翻译为控,既有读音的对应,又有意义的结合—深爱某个对象,不就在相当程度上被控制了吗。另外,还有很多流行语来自于将日本影视作品翻译成中文的过程中。比如2010年流行语“给力”,它来自出自网友配音的日本动画片《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剧中,当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天竺,发现那里只有一面写着“天竺”二字的小旗,孙悟空抱怨道:“这就是天竺吗?不给力啊!”该动画受到网友追捧,“给力”也由此流行。2011年流行语“坑爹”,出自日本动漫《搞笑漫画日和》中的《贴纸》这一集。故事讲述某食品公司老板发现自己食品卖不出去的原因是自己商品里附加的贴纸是一张似笑非笑的小男孩照片。愤怒的老板去质问产品开发部的员工,中文配音版将台词译为“坑爹呢这是!?”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关系与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似性,使得中日两国在流行语的来源上存在很多相似性。与入选2012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的“元芳,你怎么看”来自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一样,日本也有很多流行语来自于当年热播的影视作品的经典台词。1988年流行语金奖“今晚就到此为止”(今宵はここまでに(いたしとうござりまする,1998)来自当年的大河剧《武田信玄》。2013年“加倍奉还”(倍返し,2013)和“啧啧啧”(じぇじぇじぇ,2013)来自当年热播电视剧《半泽直树》和《海女》。另外,中日两国流行语均表示了对环保的关注,比如日本的“地球友好”(地球にやさしい,1991)和中国2009年流行语“低碳”。而2013年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的“十面霾伏”和2013年日本流行语的“pm2.5”,反映的是中日两国对于空气质量共同的关注。再者,东方社会对诺贝尔奖的渴望非常类似。得到诺贝尔奖就有可能成为当年流行语,这在中日两国都相同。与2012年中国十大新词语“莫言热”一样,2012年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他得奖的发明“IPS细胞”(iPS細胞,2012)也入选了日本年度流行语。2002年的年度流行语“同时获奖”(ダブル受賞,2002),源于当年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小柴昌俊同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物理学奖。

流行语的视角看来,中日两国维持着较为理想的互动状态。2008年中国电影《赤壁》在日本上映,掀起了日本女性读历史的热潮,2009年日本出现了大量的热爱看历史学历史的 “历女”(歴女(レキジョ),2009)。另一方面,日本也在不断影响中国,1979年大分县知事平松守彦提出“一村一品”运动(一村一品/ヒューマン·ブランド,1988),将一个村子或一个地区的土特产或旅游资源等值得骄傲的东西,开发成全国乃至世界都叫得响的产品。在此过程中,政府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并利用各种手段推广“一村一品”。自1979年实施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大分县也因“一村一品”使其经济跃居日本前列。著名的“一村一品”运动后来也影响到了中国,许多中国政要纷纷赴日考察“一村一品”运动,并在中国各地推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流行语  流行语词条  日本  日本词条  印证  印证词条  变迁  变迁词条  承载  承载词条  
智库

 新时代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和舍我其谁的历史担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引领改革开放迈向新境界,展现新特征。  以伟大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