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京津冀应发展适水型高效产业体系

200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提出“京津冀都市圈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专题,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京津冀一体化目前成为中国政府经济改革的“一号工程”。但由于京津冀地区在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产业布局等方面矛盾重重,京津冀一体化在艰难前行,如何科学布局产业和高效协同发展?我们通过长期工作调研,建议京津冀发展适水型高效产业体系。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京津冀主要在华北地区,该区是我国三大粮仓和工业基地之一,是我国政治文化中心。

由于该区人口密度大,降水量在400毫米(河北张家口、承德)~650毫米(沿海地区),处于半湿润偏旱地区,且北部风沙面积大,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同时,由于污染企业发展过多过快,如河北的皮革、钢铁、水泥等产业,都是造成华北地下水和农田及雾霾天气严重污染的重要根源。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100亿元,支持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其中京津冀是重点。说明了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到了不得不治理的地步。

缺水问题最为突出

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蓝皮书指出,淡水资源是京津冀区域承载力的最大短板,大气污染已成京津冀生态承载力的“软肋”。

北京市2011年全年水资源总量为26.8亿立方米,同年实际用水量为36亿立方米,缺口量为9.2亿立方米。按照2011年末常住人口2019万人,加上流动人口约240万人,北京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是京津冀地区缺水最为严重的地区。

2011年天津市水资源总量为1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6立方米,约为当年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15。

京津两大城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远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标准的1/4。

河北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0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07立方米, 是国际上公认的人均500立方米极度缺水标准的2/3。

京津冀地区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称的中东和北非地区,属极度缺水地区。属我国水资源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最不适应的地区,缺水已成为该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由于靠超采地下水满足工农业生产快速增长的需求,京津冀地区形成了以城市为主的地下水漏斗群,特别是河北省的沧州、衡水等地区、地下水漏斗深达100米以上。

中央政府对河北超采地下水的严峻问题非常重视,2014年中央财政将安排63亿元人民币,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但从京津冀可持续发展来看,这只是个缓兵之计,并不是长远之策。在加强节水工农业和节水型社会发展的同时,还需要靠长远的南水北调工程等来解决华北的先天性缺水问题。

北京和天津两大城市长期缺水严重。北京从河北、山西等省多次调水,天津主要靠引滦入津调水工程,天津,河北省沧州、衡水地区还从黄河引水以解决饮水困难,黄河还给白洋淀、衡水湖调水解决生态环境用水问题。但这些都是解决应急缺水的工程措施。还未从根本上解决京津冀地区的长期缺水问题。

虽然南水北调中线有望在今年10月份通水,但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分配北京、天津各10亿立方米,河北省30亿立方米,剩余的45亿立方米给河南等省市。

现在看来,虽然南水北调能为京津冀解决部分缺水问题,但随着经济、城市和人口的扩张,农业(食品)生产和对水资源需求的刚性快速增长,京津冀地区资源型缺(淡)水问题将长期存在。

北京和天津的现实供水量均高于当地水资源量。北京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3亿立方米,近年来用水总量在35亿立方米左右,用水缺口约12亿立方米,主要依靠地下水超采和从周边省份的调水来弥补。现在看来,南水北调中线的10亿立方米对北京当前和今后35亿~4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需求量来说,只是保障了1/4~1/3的水资源需求量。由于人口快速增长,生活用水已占用水总量的44%。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会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

天津市正常年景下水资源量约12亿立方米,近年来用水总量约23亿立方米,用水缺口约11亿立方米,主要依赖引滦工程和引黄工程的调水来弥补。南水北调中线给天津市10亿立方米,可缓解天津市的部分水资源短缺压力。

河北省2012年用水总量是195.33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给河北省30亿立方米,是河北省用水总量的1/6,说明河北省还有很大的缺水压力。

因此,京津冀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将是旷日持久的难题,不是一挥而就可解决的短期问题。

建议发展适水型高效产业体系

我国的经济发展三极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三角洲(包括京津冀一体化)。前两个经济三角洲的快速发展,明显得益于丰沛的降水资源和就近低廉的江河航运资源。渤海三角洲(京津冀)地区降水资源偏少,首先限制了工农业、城镇的快速健康发展,同时也导致了没有高效利用渤海便利的航运资源。

以河北资源为主体,以北京和天津为科技引擎的京津冀一体化,需要加快协同高效发展。河北省以前主要靠资源型工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河北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并要河北卸下包袱,不为GDP排位纠结。

我们需要科学分析京津冀水资源的分布和调水资源保障几率等问题,同时根据京津冀地区各地的水资源和工农业布局,来建立相应的适水型高效产业体系。具体建议如下。

1. 河北坝上地区(张家口、承德)应建立生态保护型旅游产业。

要加快沙漠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同时要开发草原生态旅游产业,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保卫好北京风沙来源的北大门和北京、天津的水源地。

2. 北京市应成为软实力现代高科技城市。

以政治、文化、教育、旅游、金融、高端科技产业为主,靠软实力来支撑该区经济发展。将资源消耗型和加工型产业(如钢铁、耗水严重的企业等)迁出到京津冀沿渤海地区,紧靠港口,利用资源、产品运输出口等便利条件,降低耗水、耗电等成本。一方面减轻北京的环境污染、人口、资源供应压力,同时也促进了河北省、天津市的产业合理布局,同时带动了以河北省为主广大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

3.天津市应发展成为高科技现代国际贸易大都市。

天津是京津冀地区的出海口,进出口贸易基地,应该统一协调京津冀的进出口高效方便通关体系,让天津港等港口成为京津冀对外贸易的窗口和主体功能区,让河北省和北京市能够从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天津临海可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相关的化工产业,以缓解天津市自己的用水和远距离调水压力。

4.河北省应建立环境友好型和资源高效利用型的工农业协同发展体系。

一是要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满足京津冀地区对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二是要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的绿色产业,以减少对京津冀的污染。三是发展来料加工型产业,特别是高科技组装产业体系,通过天津港出口贸易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四是河北省有海岸线长的优势,希望国家批准河北省多建港口贸易城市,充分发挥河北省在工农业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促进河北产业转型,带动河北广大地区的经济收入提高。

5.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对缓解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危机将发挥重要作用。

京津冀是华北缺水严重地区,需要长期远距离巨量调水,才能保障京津冀高效、绿色、协同发展,才能真正打造出一个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相媲美的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建议进一步加快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水库到长江三峡大坝的延伸调水工程,再是考虑从西南五江一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大西线调水工程落实,就可以实现全国江河联网,整体解决西北、华北和东北的缺水问题,整体改进我国北方的生态环境,促进北方经济发展。

总之,京津冀地区成为当前国家治理地下水超采和大气雾霾污染的重点地区,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之一,水资源和粮食安全矛盾突出的地区,发展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工业、绿色经济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水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的矛盾化解之日,就是京津冀一体化共同繁荣昌盛之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应发  应发词条  京津冀  京津冀词条  高效  高效词条  体系  体系词条  产业  产业词条  
智库

 中国“免费医疗”的可能道路

编者按:“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在老龄化来临的中国分外迫切,医疗始终是民生的热点,北京三中全会对此也于涉及。医保如何改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免费是否真是万能也引发诸多...(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