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东北振兴八策

振兴东北,从2003年中央提出规划算起,迄今已有12个年头。在这12年当中,每隔两三年就有国家领导人前往调研并提出相关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发展接续产业。今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前往东北多地调研考察,并郑重提出振兴东北的要求。

振兴东北,早已是国家发展战略;实施这一重大战略,刻不容缓。本文提出东北振兴八策:聚人气、兴产业、创品牌、建宜居、练内功、保生态、有服务、造氛围,使当地的干部群众对东北振兴充满信心,有个盼头。下面做简要说明。

一是聚人气。无论是发展还是振兴,没有人就是一句空话。一个地方经济要发展、要繁荣,就要有一定数量的人口。人多了,人生存所需要的消费品数量就多了;需求增加,就会有供给;消费品的生产、加工、运输等相关行业就会发展起来,在我国产能相对过剩的条件下更是如此。历史地看,“闯关东”、知识青年到北大荒,增加了东北地区的人口;建国后,我国采取“户籍”管理,并伴有地区工资级差政策,虽然束缚了人口流动,但也保证了地区人口的相对稳定。与我国东北三省同纬度甚至纬度更高的国家(如俄罗斯、北欧国家等)均有人口管理政策,毕竟人口跨国流动目前还不容易。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东北人纷纷走出家门寻找发展机会,在北京、深圳、海南等地的几乎所有公共场所,都可以见到操东北口音的青年是最好证明。这种现象可能是东北发展速度下降和民生改善迟缓的直接后果,还会形成“越是发展慢人越往外出走”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创造环境让人留下,使人有发展机会、有盼头,这是东北振兴的基础。

二是兴产业。如果没有产业、没有生产,就无法保障城乡居民的发展需求。只有产业发展了、经济繁荣了,城乡才能有活力,人气也才能聚起来。因此,产业发展、经济繁荣是一个地方发展振兴的前提条件。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曾因产业不景气而出现房价几乎分文不值的情形;我国的一些资源型城市也因为产业没有及时升级,出现“矿竭城衰”的结局。于是,选择合适的产业并培育其发展壮大,成为东北振兴的首要任务。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重视产业发展,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发展起来了,人有了发展的机会,不仅不会外流还会集聚,这是东北振兴的关键。

三是创品牌。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建国后的经济增长龙头。在20世纪90年代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东北的GDP增速落后了,一些品牌消失了,国企所占的市场份额和创造利润占比在持续下降。以辽宁为例,国企工业产值从2005年的54%降至2008年的40%,2012年的27%。与此同时,国企利润总额占比也大幅度下降,从2005年的44%降低到2008年的-6%(整体亏损),2010年回升到15%后,2012年又陷入亏损状态。属于典型的有产量没效益,有产品没品牌。因此,确立品牌战略,加快国有企业改造,加快恢复东北的原有产品品牌,研发自己的产品形成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己的产品品牌,应成为东北振兴的亮点,也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升级的方向。

四是建宜居。城乡居民要有宜人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先要使居民有住的地方,使“居者有其屋”。城镇化是我国增长潜力之所在,不仅可以扩大内需,也是城乡居民分享发展成果的最经济、最重要途径。进城成为城里人,过上美好生活是我国农民的历史夙愿,也是城市化的原动力。在西方,城市化推进了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我国城市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以人为本;人的衣食住行应成为政府的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在东北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考虑气候条件,在农村重点发展中心村,城镇要相对紧凑,居住要相对集中,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的格局。加大投资力度,发挥投资对城镇建设的关键作用,加快城市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进城农民的住房难题,充分考虑群众意愿改善棚户区的住房条件。安居才能乐业,居民有了参与发展的机会,东北也才能真正振兴。

五是练内功。振兴东北是外因,中央政府只是推动者;东北要振兴,必须有内因的变化和要求,必须发挥当地居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使当地居民充满信心。应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人才优势,建立健全鼓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东北振兴的内在动力。在重点发展领域,要依托重要骨干企业、重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一批带动力强、影响面广、见效快的技术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可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创新能力建设专项,支持建设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吸纳国际创新资源,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引进一批企业发展急需的创业、研发领军人物及团队。国家“千人计划”、“百人计划”等项目要重点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鼓励采取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灵活的政策措施,为引进高端人才并使其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力推广应用自主创新的各项成果,促进产业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是保生态。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能源、特别是林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也是资源开发历史较长的地区。长白山的森林、五大连池的矿泉水等资源的生态价值很重要,但传统的工业发展已经造成资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长白山的原始森林已经不多。随着经济增长,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因此,应按照中央提出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要求,严格按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求,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重要途径,不该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绝不开发,需要开发的必须因地制宜、目标明确、方式科学,避免急功近利,避免超出生态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既不能以保持原始自然状态为由,拒绝一切人与自然的交流互动,阻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盲目无序掠夺开发。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对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功能极为重要的敏感区域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早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

七是有服务。一个地区的发展和振兴,归根到底是要改善民生,使当地居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得到保障。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群众关心的民生,不再单纯是“吃饱穿暖”,而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不仅要能喝上干净的水,因而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水源地保护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还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因而需要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和不利影响;吃上放心食物,因而需要政府扶持和激励生态农业建设和生态产品开发,对粮食、蔬菜、肉类等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和全过程的监管,需要政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居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生活方便了,有事干了,能享受到公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了,居民会留下来,并为东北振兴和发展贡献力量了。

八是造氛围。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的习俗、文化传统和办事方式不同。地方政府应创造一个有利的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外部环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居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作为工作判断的最高标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科技素养;要营造好的经商环境,避免一些地方出现的“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恶习;加大政府改革力度,由“老爷型”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所有的人都无权多占公共资源,但可以因贡献不同而享用有差别的服务,从而把平等、效率、正义有机地统一起来,消除资源占有不公导致的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和谐,使所有的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总之,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东北的真正振兴,才能有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也才能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东北振兴八策  振兴  振兴词条  东北  东北词条  东北振兴八策词条  
智库

 深圳改革如何突破徘徊停滞

用金融工具缓解绿色企业融资难在深圳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产生了。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深圳的改革创新寄予了厚望,全市人民对新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