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需警惕一带一路建设的开销

几年前,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推动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带一路倡议(BRI)。广义来说,这项倡议也成为了中国大量海外基建项目的品牌工程。自这项倡议被提出以来,加入一带一路的国家也越来越多。2018年6月,一带一路成员国还只有75个。而到了今年10月底,该倡议的成员国已经猛增至117个,新加入的国家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拉丁美洲。不过,尽管成员国数量迅猛增长,但一带一路的投资和建设势头暂时还未见变化。此外,在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的国有企业依然是相关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者。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五个年头。五年来,由美国企业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和美国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共同运营的中国国际投资追踪数据(Chinese Global Investment Tracker, CGIT)一直密切关注着一带一路倡议的进展。从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的投资总额约为1480亿美元,而中国承建的工程总价值至少有2560亿美元。我们之所以区分中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和工程建设,是因为投资意味着所有权,而建设则仅仅代表中资企业对项目所在国出口的工程服务。

工程建设无疑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所在,但这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2014年之前的四年半里,中国在上述75个国家新承建的工程项目总价就已经达到1570亿美元。在这些项目中,能源行业占了总价值的44%。而仅随其后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占总价值的30%左右。从分布来看,中国承建的一带一路工程项目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但不同国家的行业分布也有差异。举例来说,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工程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和交通行业,而在埃及和阿联酋则以地产项目为主。

图1 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在能源和交通基建行业的分布情况:2010-2017

 

过去一年来,一带一路项目总体的透明度显著下降。如果读者尝试检索就会发现,与过去相比,最近一年中国承建的许多一带一路项目都缺乏在线的英文介绍。举例来说,作为中国最大的海外承包商之一,中国水电(Sinohydro)今年在官网上更新的英文信息总量比 2015 年还要少。我们认为,中资企业这种行为的背后或许存在政治考量。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国内兴建了海量的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尽管中国的国内需求依然可观,但其内需增长前景显然已大不如前。不过,中国政府并没有相应地削减国企的规模。相反,中国更喜欢选择合并基建行业的国有企业,使之看上去拥有更强的竞争力。在这种环境下,国有企业自然不会以利润为首要目标,他们也不太担心企业破产。如今,这些中国的国有企业大踏步地走出国门,来到一个又一个一带一路国家。在这些国家,基建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着施工条件差和融资困难大的双重挑战,但对于中国的国企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中资国企在过去积累了大量施工经验,而其本国政府也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融资支持。但相比而言,中国的私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就大得多。他们不仅要时刻考虑盈利,而且其面临的资金成本也相对较高。另外,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基建项目往往需要承包商在竣工后继续提供一段时间维护服务,而这类服务往往利润空间有限,因此中国私营企业在此类项目的劣势就更加突出,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一带一路的工程总量中,中国的私营企业仅贡献了4%。

表1 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分布的前10大国家:2014-2018一季度(十亿美元)

 

在投资领域,中国私营企业取得的成绩也不尽如人意。截止今年6月30日,中国的私营企业仅贡献了一带一路总投资的28%,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缩减。与去年同期相比,2018年上半年中国私营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投资下滑了12%。这其中一个典型的案例便是中国华信(CEFC):这家中国的民营能源企业巨头仅在2018年上半年就在一带一路投资项目上亏损了109亿美元,而他们的CEO也受到了中国政府的调查。从大环境来看,一带一路国家普遍缺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投资机会,且投资风险也相对较高。举例来说,在一带一路国家,“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指投资者从头开始建立厂房设施的投资项目)占到总投资的50%;而在非一带一路国家,这一数字仅为12%。也就是说,对于私营企业而言,向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往往意味着更长的项目周期和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比方说,中国的民营企业浙江恒逸早在2014年就向文莱投资了总价值34亿美元的PMB石油化工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时至今日这一项目还没有投入生产。 

表2 一带一路的中国投资分布情况:2014-2018一季度(十亿美元)

 

最近几个月来,中国宣布又有42个国家加入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使得一带一路国家的总数上升至117个。自2014年以来,中国在这117个国家新增的工程项目总价为3610亿美元,而新增投资总量则为1754亿美元。在新加入的国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贡献了新增工程项目的大头,达到937亿美元。尽管总量惊人,但如果我们关注过去十几年的投资走势就会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承建非洲工程项目快速上升的趋势。也就是说,一带一路倡议更像是对过去中国输出工程建设和投资的总结与包装,而非无中生有的创造。

不过,尽管成员国数量突然上升,但近年来一带一路方向上中国投资和建设的速度并没有加快。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恐怕是中国外汇储备的变化。众所周知,中国企业主要依赖中国的外汇储备来对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融资。尽管中国目前还有高达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考虑到2014年到2016年间外储迅速消耗的历史,以及中美贸易战尚不明朗的前景,中国政府对使用外储的态度显然谨慎了许多,这当然会使得一带一路方向的投资和建设步伐放缓。

最近,美国经常批评中国通过一带一路诱骗沿线国家掉进其精心准备的债务陷阱,并最终使中国在债务国获得更大的政治影响力。但是,客观地讲,中国似乎并没有这么做的理由。诚然,中国近年来在不少沿线国家的政治影响力大大增强,但这通常是由于中国是国际上唯一有意向对他们进行投资的国家。因此,投资和债务本身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多大。华盛顿有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斯里兰卡的Hambantota港是中国利用债务陷阱诱骗其他国家的明证,但在其他一带一路国家,类似的项目还有501个,而类似的例子却仅有斯里兰卡一个。另一个很好的例子是委内瑞拉,该国最近糟糕的经济形势使得其许多债务被迫违约,中国在该国也损失了超过200亿美元(中国对委内瑞拉的投资总量大约是622亿美元)。然而,中国依然坚持向委内瑞拉的潜在优质企业(如委内瑞拉石油公司PDVSA)提供贷款,以期在未来挽回目前的贷款损失。也就是说,要是真有什么一带一路国家的债务陷阱,那中国自己往往也深陷其中。

据我们的估计,在未来四年内,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和工程项目总价将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但是,正如我们反复指出的那样,尽管一带一路倡议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这并没有根本上加快或改变中国对外投资和输出工程建设服务的趋势。就目前来说,中国对外输出的工程建设总量要大大超过投资总额,国企是其中的主要参与方,而他们主要关注的行业是能源和交通基础设施。最后,我们并不认为中国有任何通过债务陷阱诱骗其他国家的想法——如果真是这样,凭借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一带一路倡议恐怕连一年都坚持不了。

(本文原题名为“Be wary of spending on the Belt and Road”。于 2018 年 11月刊于 AEI 官网。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需警惕一带一路建设的开销  开销  开销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一带  一带词条  警惕  警惕词条  一路  一路词条  
智库

 国家主权的“生命力假说”

国家主权是国际关系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是理解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乃至国家职能的核心与基础。全球化发展构成了对国家行为的挑战,并导致了主权观上的矛盾与分歧。一、主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