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时代的造星运动为慈善事业准备了充足的领头羊,秉承港台明星慈善的劲风,大陆艺人开始大规模介入慈善领域,对他们来说慈善大有生活常态化的趋势。当成龙已成为香港慈善明星的代言人,大陆的赵薇、章子怡也开始高调亮相,明星慈善悄悄开启了慈善事业的一个以华丽为特征的新时代。
没有慈善的国家或民族难以想像,让慈善成为一种信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气度。虽然争议不断,更多的人开始走到慈善的前台。慈善也是一个名利场,场中各色人等,有的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有的赚得盆满钵满,有的甘于寂寞低调行事。世界有多大,这个场就有多大。(本专题12-17页)□本刊编辑部 中国历来不缺少慈善。
1920年,民国大慈善家熊希龄创办北京香山慈幼院,美国记者参观后谓其“较之美国所办幼稚学校有过之无不及”。该慈幼院在近30年的时间里,把6000多名孤贫儿童培养成为有用之才,比奥地利的世界第一所国际SOS儿童村还早了15年。
《中国慈善简史》作者周秋光将1981年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的成立至1994年中华慈善总会创立,视为慈善事业在大陆逐渐复兴的15年。最值得一书的是1998年的那场洪水,“把人们的慈善意识唤醒了,大家开始重视慈善事业。”
如今,越来越多的明星参与到慈善中来,慈善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成为人们褒贬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慈善逐渐成为调和大众和精英,以及不同阶层矛盾的一个催化剂,任何人,只要以慈善的名义,都可以争执、谩骂、标榜、攀比……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明星们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慈善。图个心理安慰也罢、买个人气也罢、甚至作秀也罢,总之,当他们身着礼服或摇曳的长裙,走在水银灯照射下的红色地毯时,没有人再怀疑慈善已经与时尚结拜成亲。
慈善不再是愁眉苦脸,悲悲切切,一场拍卖会、一部电影、一场演唱会、一张唱片、一场时尚party……均可成为明星们进行义演、义卖或捐赠的慈善活动。尽管这些慈善活动通常是为贫困失学儿童、灾区难民、绝症病人等进行的资助和捐赠,面对这些人群,明星们仍不忘在活动现场摆最好看的POSE、微笑面对镜头,不忘费心穿上最新款的时装,闪亮登场在聚光灯下……
其实对明星的时尚慈善大可不必大惊小怪,中国人已经有过多的苦难和烦恼,何必再苛求明星也摆出一副苦瓜嘴脸找难看?明星们的“面子工程”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强要人家自毁长城,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慈善的时尚化使一种私人的情怀繁衍成群体的习惯,有望让一个贫富差距渐大的社会变得温和而有礼。
明星慈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难言之隐?刚刚从温饱中爬出来的暴发户们,与真正的慈善还有着怎样的差距?
当慈善成为一个公众话题,一个普世价值,一种评价标准,普及到每一位公民的心中时,是否预示着,慈善时代已经到来?
本刊专访壹基金——
李连杰:我们不是化缘的和尚如今,提及李连杰,人们更多地说的是他的壹基金和慈善活动。2008年汶川地震,壹基金总共捐赠1320万美元,名声大振。青海玉树地震,李连杰的表现一如既往地突出:带着10车物资,100多位工作人员,在高原地区坚持了近三天。公众评价:“回顾李连杰一路走来慈善之途,李连杰已然完成了从‘功夫之王’到‘慈善之王’的转变。”
4月27日,本刊记者与壹基金取得联系,了解这些年来李连杰的慈善历程。□本刊记者 熊建强“有10多年心不在拍戏上,不停地思索宇宙的事”
李连杰曾告诉朋友,“35岁之前,五光十色的选择,没有一个是我主动选择的,都是命运的安排。”35岁之后,他开始明白“后半生”的主题是什么,“清楚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信仰,是慈善。”
李连杰十几岁获“全能”武术冠军后,却觉得世上有学不完的功夫,于是,转而求诸内心。多年下来,武学变成了“内外兼修”,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1982年,李连杰因出演《少林寺》的武僧觉远和尚而成名,在拍摄时,有位寺院的老方丈看了他一眼,就称他“有奇骨,应该出家。”他当时并未在意,十几年后的遭遇却使他相信冥冥之中有定数。
2002年,他和好朋友陈岚坐飞机遇险,死里逃生后李连杰和陈岚一起皈依了佛教。“我到40岁的时候,恍然大悟,现在做的,才是我来世间应该做的事!”“我是个有佛缘的人”,李连杰说。
大众知道李连杰做慈善,大多始于“壹基金”。事实上,早在“壹基金”之前的几年,李连杰就已经开始做慈善。“在美国,也曾建立过基金会,主要是帮助一些还不到犯罪程度的青少年,告诉他们怎么样面对生命。”李连杰认为,对佛教长达10年的研究、参悟或许是他义无反顾投身慈善的根本动力,“10多年没有好好学英文,心也不在拍戏上,却在很努力地探讨佛教的世界观,不停地思索宇宙的事。”
真正给李连杰带来心理巨变的是在2004年。
那年圣诞节前夕,李连杰携全家人去马尔代夫度假,不幸碰上了印度洋海啸。与死亡擦肩而过后,李连杰开始思考:“当大难来临,金钱,名利,完全没有意义,在那一刻,生命完全平等。我们这些留下来的生命,如何活出意义?”“我迫切感觉一刻都不能停了,我必须干点什么,我找到一个方法可以跨宗教、跨语言、跨越一切,这就是慈善。”
海啸后,李连杰为筹备成立壹基金潜心研究了3年:亲自到中国台湾、印度、泰国以及美洲等全球NGO组织考察,以了解中国特殊的慈善环境,咨询律师来熟悉完全不同于电影行业的游戏规则,并请贝恩中国公司为“壹基金”度身定做了调查报告和未来发展规划。挂靠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下的“壹基金”并不是独立的法人单位,但却有一套相对严谨的运行架构。2007年4月,“壹基金”正式成立,倡导“壹基金,一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广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
公共场合的李连杰,手上总是戴着一串深蓝色佛珠。“上次我虽然幸免于难,但谁也不知道下次意外什么时候来临,就像佛教中说的无常。我忽然意识到不能等到60岁退休之后再专心致志地做善事,我应该现在就从壹开始。”
如今的李连杰在现实中以侠义之风辗转江湖,乐善好施。“他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慈善家。”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如此评价。
4月27日,李连杰在博客上挂出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给他的信。
李连杰附信写道:“亲爱的家人们,4月23日,我收到了这封托尼·布莱尔的来信,但我一直犹豫要不要挂在这里,做实事、把实事做好是根本,不想以此炒作、标榜、宣扬、让大家感觉我们在作秀。几经斟酌,考虑了几天,我还是决定让各位家人们知道这件事情,因为这封信,不是写给我个人,不是写给壹基金,而是写给壹基金大家庭、社会公益大家庭的每一位家人,更是给每一位有社会良知、大爱和责任感的国人。”
的确,李连杰审慎了许多。在壹基金成立之初,李连杰“的确显得性急了一些。”他在给电影做宣传时也是三句话不离慈善,这让电影记者们难以交差。“受不了李连杰了。”他几乎在每一个场合双手合十,大谈慈善。这包括2008年他息影一年前的作品《木乃伊3》的宣传场合,“可他是个电影演员啊!”娱乐记者们抱怨。
业内的指摘也曾出现,“我的每一分钱都是断胳膊折腿赚来的,要做慈善就不能停止工作,不干活就没钱做慈善了。”这是成龙针对当年李连杰息影一年专做慈善的说法,影射李连杰的慈善是借花献佛,拿别人的钱做的。李连杰对此大度回应:“只要是做慈善,用什么方式没关系。”
李连杰用行动回应质疑:他一次次恳请大家支持慈善事业,支持“壹基金”。甚至,在成为“中华慈善奖”候选人后,他还表示:“我不希望得到这个奖项,观众与其给我投票,不如为我的‘壹基金’捐一块钱。”
“继续拍电影,当作一个工作,甚至可以说是为了‘壹基金’。”李连杰坦言,这个工作可以把他的慈善事业保持在一个公众媒体的高曝光率之下,“如果‘壹基金’有一天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品牌,电影随时都可以不拍。”
李连杰2002年、2008年两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一次是因为《英雄》,一次是因为壹基金,正如《时代》周刊眼中的李连杰,他“缔造了从武术家变成慈善家的杰世纪”。雪灾、洪灾、地震、旱灾……壹基金成立3年来面临了数场大灾难,汶川地震李连杰亲自扛着救灾物资救援的新闻几乎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李连杰的身份变革比他的电影还要精彩。”
如果仅仅是亲力亲为搬运物资、慰问灾民,一个人当然做不了很多。驾轻就熟的李连杰深知这点。“一个人,你以为你能背多少?背一百斤大米够不够?其实最主要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每一点点爱加在一起就是很大的力量。每一个NGO组织都要彼此配合,这样就能做很多事。”李连杰的主要目的,就是聚集起那些零散的力量。
壹基金的奇特而强大之处在于,所有那些受到李连杰鼓动的人构成了一个罕见巨大的慈善联盟。这些人包括李连杰的老相识、长久盟友、商界人士、各路明星、大学生、崇拜者、白领、公务员、普通行动者,以及声名显赫的国际精英。三年来,壹基金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电子联络库,从联合国到外资银行,从政府到民企,从大学到NGO,只要需要,李连杰随时都能找到他们。
“我的朋友名单没有排行榜。”他特别强调说,“全天下的人都是我的朋友。”
“一辈子只做慈善很失败”
“全球的慈善基金大体分为两类:一种是靠大基金每年产生的利息发放善款,如洛克菲勒基金。另一种是宗教类的基金,则用宣扬就能维持,信仰就是公信,也能越做越大。但在中国大陆,这些都不可行。”李连杰在做壹基金过程中尝试着寻找一种适合中国土壤的民间慈善模式。
为筹备壹基金,李连杰曾广泛地和政府官员、企业老板、NGO组织、财务审计专家等等各路人马打过交道。他作出的决定因此很有针对性。李连杰说壹基金的主旨是“每人每天捐1块钱、联结成1个大家庭、帮助更多人”。为什么要倡导捐一元钱?“从心理学来说,做事门槛最低,也最容易行动。而一旦行动,行动者会继续在心理上肯定自已。”
李连杰的身份赋予了壹基金极大的公信力。他去汶川救灾,携同专聘的会计组前往,引起热议。为保证公开透明,壹基金请来著名的德勤事务所做壹基金的全球审计;“中国没有公信力非常强的民间组织,而且慈善事业不够透明,“壹基金的钱,红十字会一分不能动,但壹基金动一分钱,都要经过红十字会知晓与同意。”这是在现有体制内设计的双扣规则,丝丝入扣。
“与许多专项的民间公益慈善不同,壹基金做的是一种生命态度,我坚信这两点:第一发心要纯正,只允许犯技术上的错误。第二,我一直在跟审计署、审计局密切配合。只要我们问心无愧地说,没有把涉及公众利益的一分钱,摆在私人口袋里,就在现有体制下大胆地摸着石头过河。壹基金其实扮演的角色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珠海这样的经济特区,总结科学的经验,为未来走出一条路。”李连杰说。
当然,壹基金不只是化缘的和尚,还是企业和各类NGO之间的红娘,“以壹基金为主导,打通产业链”。国际巨星的背景使得李连杰的视野更为开阔,壹基金的视野不限于国内,中东、非洲等地也无不时时关注。去年9月,壹基金与泰国公主发起的“TO BE NUMBER ONE”基金结成合作伙伴,展开慈善领域的首次跨国合作。
慈善,就如古代中国腊八节里,富人为穷人盛一碗滚烫的热粥,穷人温暖,富人心安。它是一种社会自我平衡的产物。
李连杰说,“每天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壹基金’变得可复制。”他要把“壹基金”当作一个事业一直做下去,“李连杰死了没关系,只要这个基金计划还在。”
“如果我一辈子做慈善,那是我个人的失败。”李连杰在今年不止一次地说。如果说一个企业家最终的归宿是慈善家的话,那么一个慈善家的归宿在哪里呢?
或许有一天,全球都会遍布他的壹基金机构,而他更像一个精神领袖,在一个角落轻捻佛珠,但内心释然:我的孤独,有人理解。
■相关链接
山东慈善群英谱
“山东首善”杜双华
日照钢铁掌门人杜双华最出名的,不是因为他的财富,而是他的慈善。在胡润(胡润新闻,胡润说吧)慈善榜中,列胡润慈善榜的第22名。
在汶川大地震后的一个月内,其以日照钢铁公司的名义,陆续捐献1.12亿元给灾区,创下企业捐献现金第一。其人行事作风低调,几乎没有接受过媒体采访。甚至连捐款一亿元的场面,都让副总手持一亿元的支票前往,自己隐身台后。在过去的5年里,杜双华总共捐了1.51亿,成为“山东首善”。
慈善黑马周连奎
2009年《福布斯》富豪榜,山东金锣集团董事长周连奎以2100万元的捐赠额登上慈善榜第67位,其向地震灾区捐款1500万元,并捐赠价值500万元实物。自1993年以来,金锣集团捐助各类善款达5000余万元,成为杜双华之外的又一黑马。
“最美丽的女人”倪萍
玉树地震,倪萍捐了100万,“创国内新闻界最高纪录”。这是她的第4个100万。
除了2008年在央视主办的汶川地震赈灾晚会上捐出的100万元外,她还分别为母亲河水窖以及青少年基金会捐赠了各100万元人民币,且后两次捐款很少为人所知。可即便是这样,倪萍还是当着全场观众的面,真诚地表示:“本来做点好事是不应该让人们知道的,今天我却站在了这么大的一个舞台上,就好像是拿着高音喇叭在广播,对此我感到非常地惭愧。”
爱心大使范冰冰
范冰冰是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大使,这不仅看重了她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也是对她一直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的肯定。从2004年始,她担任过多个活动和慈善组织的形象代言人或爱心大使,参加过数十场公益爱心活动;汶川地震之后,她设计了为四川加油的T恤,并自己率先认购;她去了灾区,给孩子们带去了学习用品,给灾民们添置了视频接收设备,保证他们一样能够看到奥运会;2008年,她启动了“范冰冰爱心基金”。
范冰冰说,帮助有需要的人就是在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并把“做慈善不能心血来潮,要贯彻到日常生活里”的理念不断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把“做公益当成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