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秋入冬。每年这个时候,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D?会的会员都要在大山包等候黑颈鹤的到来。云南昭通,海拔3364米、总面积达192平方公里的大山包,是世界珍禽黑颈鹤全球东部越冬种群密度最大数量最多的地方。有“鸟类熊猫”之称的黑颈鹤,曾被某国际环保组织宣布将在2000年灭亡,今天它们不仅仍以其美丽的姿态飞翔在大山包,而且数量还在年年递增。在这个人鸟争地、争食的边远贫困地区,不少村民怀着朴素的乡土感情,加入到保护黑颈鹤的行动中来。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这个地处滇东北高原?由昭通民众自发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功不可没。
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以“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态平衡”为宗旨。从这个宗旨的概述中就可以看出,协?会的工作涵盖两方面内容,一个是野生动物的保护,包括喂鹤、养鹤、救鹤及护鹤;一个是生态维护,包括营造大山包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包括环保,也包括与发展有关的事务。
大山包位于云、贵、川三省的交界处,属于高原山区,气候十分恶劣,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少、农作物产量低,是全国的特困乡。每年一二月份,大山包被白雪覆盖,黑颈鹤难以找到食物,必须进行人工投食,以缓解“人鸟争食”的矛盾。“我们摸索出一条规律,把投食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黑颈鹤经?过长途迁徙飞到越冬地的时候,这时它们急需补充能量;第二阶段是在雪天黑颈鹤找不到吃的时候;第三阶段是从春播开始一直到黑颈鹤离开越冬地。” 协?会会长王昭荣介绍。
从参与筹备志愿者协会至今,35岁的王昭荣已经?投身黑颈鹤的保护工作8年整了。王做过中学教师、报社记者,当过大山包的乡长助理、区委宣传部的副部长,直至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昭荣结识了多年来自发考察、保护黑颈鹤的生态摄影家孙德辉。经?过孙德辉的介绍,他才真正了解到这些美丽动物的稀有与宝贵。与其他单纯的文学爱好者、摄影人不同,他与孙德辉一道由最先的“拍鹤”、“写鹤”发展到“爱鹤”,最后于1998年12月4日大山包发现黑颈鹤10周年纪念日,在民政部门的批准下正式发起成立昭通黑颈鹤保护志愿者协会。
环保宣传和教育是协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黑颈鹤的行动中来,协会编辑出版了会刊《黑颈鹤》、文艺副刊《绿色风》;协会多次组织志愿者在昭通市四县(区)以及毗邻的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贵州省威宁县草海等黑颈鹤越冬栖息地开展活动,撰写相关论文及调查报告,举办摄影展览,进行环保座谈,开展公益演出;以“环保走进校园”系列活动为题,先后在市直各大、中、小学校作数十次环保宣讲;还到昆明、深圳、北京举办展览,又联合绿色浙江环保组织在杭州开展了救助黑颈鹤的行动,并派出会员到南宁的18所高校进行巡回演讲,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共同呐喊。
协会的会员完全依靠着一种高度的志愿精神开展行动。因为大部分会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任务,只能利用业余时间,还常常需要出资投入保护行动。为了确保定时完成投食工作,协会专门在昭阳区大山包乡、巧家县马树乡和会桥县大桥乡等黑颈鹤的栖息地,聘请了6名当地有责任心的村民作为投食员和护鹤员,在喂鹤的同时,让伤鹤和病鹤能得到及时的救援。他们与黑颈鹤朝夕相处,对这些美丽的大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显然,光靠会员和当地百姓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协?会始终努力争取获得外界的支持。8年来,协会争取到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全球绿色资助基金、英国环境发展基金等国际环保组织的援助,总共为黑颈鹤投放了6万多斤食物,保证了它们的安全越冬。协会的成员还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环保会议,扩大协?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此外,他们努力与地方政府、社会和当地村民维系友好的合作关系。作为全球惟一从事黑颈鹤保护的非政府组织,协会的合作伙伴除那些国际基金会之外,还包括昭通市几大局、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等职能部门,而协会会员则来自社会各界。正是这些良好的外部条件,保证了协会稳健的运作和发展。
在王及其协会的管理者看来,NGO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要“内外兼修”。外部条件好起来的同时,NGO的自身能力建设和公开运作机制就显得更加重要。“我们有组织的自主性,重大事项都是坚持理事会决策制度,真正实现了公正、透明、阳光。实践证明,个人英雄主义是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民间组织不是政府的对立面,而是政府工作的有益补充。”王说,“第二届理事会以来,协会还特设了一个‘财务总监’,有权对不合理的开支进行否决,年度财务收支报告都由理事会通过之后又刊登在会刊及网站上,接受会员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财务管理至关重要,每一分钱都是善款,它决定着我们所从事事业的兴衰成败。”
现在,为把环保工作向纵深推进,协?会正积极争取资金,将志愿服务工作由单纯的野生动物保护和环保拓展到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医疗救助、灾情调查等慈善领域。对此,王的解释是:“环保不是孤立的。黑颈鹤生活在大山包,与鹤朝夕相处的当地老百姓其实就是保护黑颈鹤最前沿的‘战士’,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保护黑颈鹤的工作是做不好的。而要让老百姓支持协会的环保工作,就必须让老百姓享受到环保给他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好处,他才会真心实意地投入到环保的行列中来,成为当地环境保护的生力军,也才有利于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这时,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扶贫救助。”
下一步,协会打算筹集资金组建“绿色救助网络”,寻求相关组织解决大山包村民的燃料问题,惠及更多的山区贫困群众。燃料问题并非小事,因为大山包地处高海拔山区,不出产煤炭。为了解决生活用煤,老百姓要么花高价购买从外地长途运来的煤炭(这显然是不现实的),要么只能开挖沼泽地中的“海垡”,这就破坏了黑颈鹤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所以,如果能够筹集到这笔不菲的资金解决“燃煤之急”,那将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联系:王昭荣
0870-2156416
hjhbh@126.com
www.hjhb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