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进入公益行业不久的新人,一入行就不断听人提到慈展会(即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以下简称为“慈展会”),今天终于有机会参与其中,但第一天逛下来的最大感受竟是一片茫然。
一进入展馆,首先就被各种高大上机构的展位震惊到了,显然这些财力雄厚的机构一定花费不少来打造自己的展台。当然,举办方一早就有提到“装饰布展,丰俭由人”,我也理解有些机构来参加慈展会可能还是有宣传机构或其他一些需求,做多大规模、什么形式的展览,每个机构肯定都有着自己的考虑和规划。但是让我费解的是,有很多企业也参加了此次慈展会,比如东风汽车公司、三星集团、中航工业、南方电网等等,好吧,就算是企业也有CSR部门,来参加慈展会还算是“无可厚非”,但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这些企业的展出与公益慈善相关度并不太高,在某航空公司的展位上,我甚至发现超大的LED屏一直在循环播放一支介绍他们航空公司的头等舱服务有多好、飞机餐有多丰盛等等的宣传片!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些大企业大机构的展位前聚集了很多的人气,而划分给比较草根的组织的区域里就没那么热闹了,很多展位前都“落寞地”坐着一两位工作人员,或是空空的展位上贴着几张机构的介绍,仅此而已。和一些之前认识的NGO朋友们交流了一下,大家的感受普遍类似,有位朋友开玩笑的和我说,“工作中觉得自己做的事情都很有意义,一到这种场合就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在我坐在他们展位那儿的半个多小时里,除了几位从事相同领域工作或是同一地区的机构的人过来打打招呼,几乎没人来光顾。
虽然此次慈展会打出的特色之一为“公益资源交流对接”,但从这第一天的匆匆观察来看,应该只有很少的资源会流向草根组织。一位从事特殊儿童教育的机构负责人表示:“肯定还是希望能在慈展会上收获一些资源,说白了就是希望能找到一些潜在的资助方,但以今天的情况看来是没什么希望了。”他还说:“也有试着去一些基金会的展位前,但不是抹不开面子开门就谈钱的事儿,就是聊了一会儿发现基金会参与慈展会的工作人员不是项目官员,也不太了解具体的情况,我们也只好拿点机构宣传材料就默默走开了。”也许后面两日主办方会安排专门的资源对接活动?但从草根组织和基金会的“摆摊员”的人员构成来看,在观察到的参展组织摊位彼此交流这一环节,有点难形成有效地资源对接。
对于草根组织来说,虽然组委会免收展位费,还给每家参展机构3000元的补贴,但是参加慈展会依然是一笔不小的花费。而在慈展会上,可能实际的收获又非常有限,有不少草根组织也表示,如果慈展会只是为圈内互相认识的人搭建一个聚在一起的机会,那明年就会慎重思考参展是否划算,是否还有动力继续参加。
而在一些机构已经在考虑明年是否参加的同时,慈展会上仍然未见某些类别草根组织的身影。根据慈展会发布的数据,虽然与上一届相比,此次慈展会草根组织占到参会机构的80%,比去年增长了14.4%,但一路观察下来不难发现,参加慈展会的机构所从事的,大多集中在教育、养老、环保、救灾、扶贫、社区服务等相对主流领域。去年就曾发生过展会期间,一家NGO的展位被要求撤掉所有关于同志社群的宣传资料的事情,今年的展位上,依然看不到关注同性恋或是性少数群体的公益组织。
某种程度上说,“政府搭台、民间唱戏(BTW,此次慈展会还真的邀请了很多由老年人、小朋友或是残障人组织的歌舞表演)”的模式用意良好,但难免有其局限。我们不能否认,比起全国其他大部分城市,深圳政府对公益行业的发展,已是非常开放和开明,但除了将慈展会做成深圳市“名片性”活动之外,是不是应该更多思考慈展会的定位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尽力拉近它与公益本质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