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但大多数人,也许还真的未能很好地运用这个能力。
原因很简单:大脑总是懒惰的。它喜欢明确的、易得的、轻松的事物,不喜欢迂回曲折的思考路径。
因此,我们总会有这么一个倾向:依赖于别人告诉我们答案,对外界的信息过度简化,轻率地贴上自己的理解和结论,并逐渐强化自己固有的观点和模式。
这就导致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的在思考,而是循着习惯性的路径,用固有的思维框架,产出「显而易见的」「众所周知的」结果。
我们常常诉诸群众,诉诸常识,诉诸权威,诉诸直觉,诉诸情感……用这些方式,来掩盖我们「懒得思考」的事实。
什么叫做「更好地思考」?下面跟大家分享一套简便的「思考工具」,可以自行组合、联结,来应对不同的场景和问题。
1)我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我需要实现什么?现在还缺少什么?(目的)
2)对于这个举措,我可能得到的收益是什么?付出的风险和成本是什么?(权衡)
3)我能观察到的是事物的全貌吗?我可能遗漏了些什么?(视野)
4)我们所使用的概念定义是什么?我们是否基于共识在讨论它?(定义)
5)他提出这个主张的立场是什么?对他来说有何损益?(立场)
6)他的依据是什么?这些依据可靠吗?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接受?(理据)
7)我的观点是基于什么而形成的?如果我自己要反驳它,能否找到漏洞?(框架)
8)我作出推断的逻辑链条是什么?这些因果关系成立吗?我能否量化其可能性?(推理)
9)这个问题所存在的原因是什么?它再进一步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根源)
10)从整体来看,这个问题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它可能引发的变化是什么?(系统)
新的一年,祝愿每一位关注的朋友,都能学会更好地去思考跟自己切身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