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年底了,你是不是又想辞职了?

在朋友公司时,我帮她面试了2位生产经理。

其中一位的上上一份工作,时间跨度较长,我就多问了两句。没想到触发他聊了很多,看来他一直很想、但是没有找到人好好倾诉一下这段经历。

他是2002年进入那家电子公司的,当时公司非常小,只有不到1000万元的销售额。

2002年至2012年的十年间,赶上小家电市场的蓬勃发展,他们作为给家电配套的企业,也是一路突飞猛进,做到了年销售额近8亿元。

这时,老板感觉到自己年事已高,公司做大后管理精力不足,子女又不愿意接班,就将公司委托给副总带队的管理团队经营,自己逐渐从公司的日常经营事务中脱离出去。

这位老板真是real心大,不过想开也就想开了,随时都能放得下。

副总是老板当年挖来的比较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虽然不是最早一批创业的员工,但来公司也有6年多时间,加上正当年富力强,便在公司里大刀阔斧地整改起来。

整改过程中,一些部门经理与高管团队产生矛盾,发生了一系列事情。后来,公司聘请了5位部门副经理,齐刷刷地配给了这些部门。

再后来,这些部门经理就纷纷离开公司,有的人自己创业,有的人跳槽去了别的公司

时隔三年,再聊起这场风波,这位生产经理倒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激动,也不遮遮掩掩,十分开诚布公。

我问他,走掉的人现在各自发展如何?

他后来去的一家企业,并没有兑现招聘时的承诺——由他接班生产总监,而且生产系统的其他几位部门经理与他的合作也并不和谐。

当初的业务经理,离职后自己创业开办了一家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不好不坏,一是因为目前市场大环境不好,二是因为做销售的从来没有想到过生产运营的实现性那么难、困难度那么高。

其他人各奔东西后,陆续失去联系。

马云说,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

我在网上翻了翻,实在没有找到这句话的原始出处,我们就姑且认为这真的是马云说的吧。

现在又多了第3点原因: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又到年底,你是不是又在盘算辞职的事了?

你辞职的原因是上述3点中的一个么?

我一向认为,成人的选择,只要买定离手、愿赌服输,旁人就不必瞎比比。

就像上面的这位经理,他就很坦然——当时我做了这样的选择,现在想想有些后悔,有了这几年的经历后,我可以做得更好了。

成人不是指可以看片的人,而是指成年人,就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完全责任的人。

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但是,看看周边,辞职就跟炒股一样,被割了韭菜的人从来不出来发声,只有少数赚钱的人天天嚷嚷炒股致富,使得大家听到的声音是有偏差的。所以,我还是聊五块钱的吧。

关于辞职,如果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一般会说,下面这三件事,你考虑清楚了,你就从心所欲吧。

(一)你是为了更好的薪资福利,还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机会?你是为了去赚钱,还是为了去做事?

很多人以为这两件事是一回事,实则不然。

更好的发展机会里,有富有经验的项目带头人,有视野更加广阔的舞台,有更高层级的合作人员。这样的机会,往往是给我输入东西的,是给我镀金的。

如果是这样,我能发现它是个好机会,别人一样能发现,所以,有时这样的机会不必配有高于市场水平的薪资福利,也有人趋之若鹜。

别说薪资福利,我能抢到,不拿钱都要偷着乐。

巴菲特在回忆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时,曾经说过:

毕业后,我主动提出免费为他工作。

他说我高估了自己,他可能说得没错。

几年后,我收到了他的一封信,他说我什么时候去纽约,想和我谈谈。

我立即动身,24小时后就到了纽约,他给了我一份工作。

我没要工资,但是第一个月的工作结束时,还是给我发工资了。他可能忘了我说过免费给他打工。

视频《巴菲特回忆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如下:

有位老同事的女儿去年毕业,她请我吃饭,想让我跟她女儿聊一聊刚刚进入社会怎样安排更好。

我就给她说了巴菲特的这段话,跟她说,刚毕业不要急着赚钱,你爸爸妈妈也不需要你急着赚钱,要去参加好项目,跟高手学习,修补自己在学校里残缺不全的技能体系。

小姑娘很失望地说,阿姨,这些我早就知道了,我也是这么想的,不用你再教我。

咦呀~~~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

好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就会帮孩子少走很多弯路。

我也遇到过反面案例,急吼吼地让孩子赚钱回报父母。

孩子赡养父母是他的义务和天然责任,但父母养育孩子是完全不计回报的。孩子不是父母排解生活的玩具,更加不是赚取金钱的工具。

有的工作,是先甜后苦的,一上手就有高于一般水平的薪资,但是一定要注意,是不是这样的工作对于我而言只有输出,没有输入?等到我耗尽了自己的积累,后面怎么办?

有的工作,是先苦后甜的,甚至会感觉到付出远远大于回报,因为我们没有把无形回报算上,学到的技术,增长的见识,积累的人脉,这些都是无形回报。

大家可能会说,世界上没几个人有巴菲特那样的运气,我一辈子也遇不到一个格雷厄姆

咱们不用一下子遇到一个格雷厄姆,咱们可以分步分批拼成一个格雷厄姆

在每个阶段遇到的比我们高一点点的那个人,都是格雷厄姆的一部分。

我有次开会时,看到客户的经理们在其他部门汇报工作时不记笔记。我建议他们,不管是你老板说话,还是你同事说话,都请记笔记,并且问自己三个问题:他们说的东西,我都懂么?如果我是老板,我的点评和老板说的都一样么?老板想到的这一点,为什么我没有想到?

(二)你有没有做好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准备?

民企现在开出的薪酬,比外企都高,有时的确很诱人。

但是这么高的薪资,是因为人家“有病”,重金聘请名医去诊治。问题来了,咱有药么?

尤其是外企职业经理人跳槽到民企,要做好几个准备:

1、木有团队。

你有没有经历过,完全自己面试筛选人员,亲自培训、带教、考核,手把手地把一队新手调教成老手?

甚至,这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一张白纸还是可以随便你画的。

更坏的情况是,你要接手一个已经处于半瘫痪的团队,士气低落,负面情绪蔓延,工作进度已严重落后,而新的任务又不断叠加上来,就像晚高峰时信号灯瘫痪的交通要道。

你有信心扭转这个恶性循环的惯性么?

2、木有工作平台。

我说的平台是前后衔接的工作流程,是大家共同遵循的工作标准,是目标体系、预算体系、质量体系这些系统化运作的机制。

一般是没有的,至少是不完整的,企业请你去,也是希望你能带过去,亲手实施并落地。

3、木有协作网络。

在组织中能做成事,不光要靠自己的技能,还要靠日积月累形成的协作网络,这个可以参考五维管理的概念。

一旦挪窝,向内管理的联系完全可以带走,向外管理的联系可能可以带走一部分,向上、向下和平级的联系就要完全重新打造了。

所谓水土不服、不能落地生根,指的就是介个。

4、木有所谓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非一般的企业就有一个非一般的老板,他弄死自己都很high,更加不要说对你下黑手了。

100个小时我试过。用5天完成是不可能的,如果用7天,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除去7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就只剩3个小时了,连吃喝拉撒都不够,家人怎么办?

出来行走江湖要当心三种人:

减肥能成功的(包括跑马拉松的)

冬天能早起的(尤其是说起就起的)

一周能工作100小时的

如果摊上这么个工作狂老板,可以不跟上他的节奏么?

不可以。

大家合作先要建立相互信任。现在入伙不要交投名状了,但他希望能看到你“全力以赴”,是来“玩真的”。

我们都知道,薪资再高,总有绑不住一个人的时候。但是一旦你对一件事付出全身心的投入后,你是很难割舍的。

所以,“全力以赴”就是新时代的投名状。

说这个4点,我不是要黑民企。我只是希望咱在去之前对于风险有足够的预期,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三)你离开公司,有没有给前任老板留下足够运作的团队、平台和协作网,有没有留下一段值得回忆的共事之谊。

任何行业,顶部的圈子都很小,即使这些老板之间是相互竞争的关系,但他们实际上瞧得起的人,还就是这些竞争对手。你的前任老板的一句推荐的话,胜过猎头公司千言万语。反之亦然。

现在劳动法那么严格,谁都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大家对于招聘,尤其是招聘高级管理人员,都很慎重。

大家也不会不切实际地认为,和别人相处不好的人,到自己这里就能改变过来。认为自己能套住一个历尽千帆的浪子的,只有琼瑶小说里的无知少女。

拍拍屁股跑路了,留下个烂摊子,这样的人谁也不喜欢。如果这样的名声在圈子里面散布开来,是毁自己的招牌的。

每个知识工作者,都是自己这间一人公司的CEO,口碑就是自己品牌的一部分。

曾经遇到过一位经理,被一家民企聘请去做副总,年薪可以涨一倍。

踌躇满志地上任后,发现是去趟地雷的,作为大哥的总经理想借他的力量挤走两个弟弟。

后来不得不铩羽而归。

好在当初离开公司时没有闹腾,原来做事也踏实,企业任何时候总是需要做事的人,就让他又回到了老公司

他倒是做了件好人好事。因为他的离去,公司意识到要给大家改善一下待遇,就调整了薪酬体系。

现在市场上,的确资金多,项目多,如果你真的有金刚钻,可以去揽个瓷器活。

请务必全力以赴。

走之前,请站好最后一班岗,关灯,关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年底了,你是不是又想辞职了?  辞职  辞职词条  年底  年底词条  是不是  是不是词条  
人事

 CEO视角下的HR | 刘强东是...

什么是CEO视角的HR?拉姆·查兰在几十年的教学与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深度接触了很多不同规模、不同行业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公司,有机会一对一地同世界上最成功的商业领袖...(展开)

人事

 员工激励中失衡问题的分析

 (一)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失衡  激励的基础是需求,同样的激励手段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需求。从多维需求的视角来看,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