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蔡绍山
【摘要】教师在社会分工中是一个特殊职业。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会直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有有培养和塑造的功能。所以教师的教学道德内容是我们高校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道德”及其教学行为规范。
【关键词】高校;教学道德 ;规范
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在社会分工中是一个特殊职业。它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会直接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有有培养和塑造的功能。所以,教师才被称之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针对教师队伍提出的道德要求。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如何去领悟圣人之言、遵从先辈教诲?如何努力建设作为教师的道德规范,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道德性的特征?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立刻行动,且终身不可放松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以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为研究课题,从如下三个方面来论述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教学道德”及其教学行为规范。
一、 “有信念”与“负责任”
我对“有信念”与“负责任”的解释是:高校教师必须有“对
教育事业有忠贞不渝”的信念,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的道德责任。
在高校诸多工作中,教学工作无疑处于最中心地位。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有序高效和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其中的关键。何为优秀?我们通常说的是“品学兼优”。也就是说既要有极高的道德修养;又要有堪为人师德高深学问。但这样的高素质能从天而降吗?
显然,修炼优良品质、养成高尚人格、获得高深学问……这样一些人生追求,是绝不可能仅因为社会价值要求而使个人获得行为动力的。作为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有了源自与内心的热爱,就能产生出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而形成笃定的理想信念。高校教师只有建立起 “对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的信念”,他们才会自觉自愿的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从而产生出努力修炼优良品质、养成高尚人格、获得高深学问……的无穷动力。
教育概念首先是一个道德概念,教师的职业特点首先是以道德要求为基础的。因此,“忠诚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基本道德素质。广大学生所需要的教师,是能把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知识的高深丰富性融为一体的人。也是我们既要做好“教书”的工作,又要担负“育人”的职责,所以,“教书育人”就是高校教师理应担负的道德责任。
二、努力钻研业务,掌握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
教师宽广的知识面、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富的学问,是高校教学
质量的保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二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裕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就能从大量的事实中挑选出最重要的来讲。”【1】按照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教师在课堂上要热情自信、居高临下、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用广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启迪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热情,这样,才可称之为一个“好教师”和一个“好课堂”。反之,教师知识贫乏,底气不足、佝偻萎靡、照本宣科、被动应付,课堂必定松散困乏、无趣味和无吸引力。这样就会造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困惑”而严重影响高校的教育形象。
教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其能够获得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是学生受教育权的重要内容;教师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是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教师把系统的科学知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传授给学生,用知识去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是教师的使命;教师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是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重点。教师要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就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教师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用新知识来武装学生,让学生掌握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我们说“知识”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交流思想、培养情感、探讨真理的桥梁。失去知识桥梁,所谓的教育就会成为没有任何营养的空洞说教,教学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一个教师知识贫乏、不精通业务,不仅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且会引发学生蔑视甚至憎恨!因为这样的教师损害了学生的学习利益,是“尸位素餐”、“误人子弟”的“教育罪人”。
那么,作为高校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呢?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舒尔曼提出了7种类型的必备知识(限于篇幅,不详细列举)。我国教育学者认为,能胜任教育教学的教师,其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三重层次:第一,学科知识(也称为本体性知识)。要求教师既要熟悉和深刻理解本学科的知识,(知晓其的由来、组成和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本学科知识在现实情境中的应用)又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学科知识的实践经验,还要用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条件性知识(即教育教学中所运用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有助于教师认识教育活动规律,帮助教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标,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大多数来自于实践,是教师经验的积累。
要具备上述知识,需要勤学苦练和长期的坚持不懈、否则是不是可能达到的。所以教师必须以终身不断的学习,努力钻研业务为己任。为有其“学而不厌”才能有“诲人不倦”的底气和知识储备,才能用精深广博的专业知识惠及学生,造福社会。
三、严守教学纪律,认真扎实地实施教学工作
教学道德的基本释意就是指在高校特定教学场所中,具有特定身份的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一系列的行为准则。比如精心备课、按时上课、认真设计课题和课堂活动、仔细批改作业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我们一般称之为教师须严格遵守的教学基本环节。而严守教学纪律,认真扎实地实施教学工作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教学秩序的起码要求。
1. 精心备课,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把握课程中的主要内容和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利用学术视野和知识储备去处理教材内容,要根据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有意识的去选择。其次,教师在课前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不同状态,比如知识背景、素质能力、个性差异、兴趣爱好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去匹配恰当的教育途径,以便在教学方式上作出正确的选择。总之,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要事先从教案、教具、教学方法、学生特点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
2.用饱满的热情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完成课堂教学
“饱满的热情”就是全身心投入,兢兢业业以全部精力来认真组织教学,全力以赴讲好课,并虚心听取学生听课的反应。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则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用启发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讲授、讨论、试验、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填鸭灌输”式的指令性教学为学生“兴趣盎然”的自觉主动学习。同时,还要认真设计作业,要能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把老师讲授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践行知行合一,使作业具有探索性、研究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研究品质。之后教师还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提供教学反馈,为学生指明正确的学术方向,使学生能够巩固和消化课堂知识,并由此而形成新的技能技巧。
3.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
师生关系是无形的潜在教育因素。它制约着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影响着教学过程,对学生思想和学习产生的影响是其它的教育努力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师应尽可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要用“师者胸怀”去关爱学生,做到师生之间真诚相待,课堂是师生,课下是朋友。这种沟通和友谊是极有益于教学双方的。我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说明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即一方面向书本知识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一方面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有责任倾听学生的批评和建议,要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要欢迎学生在某些方面胜过教师。促进教师更加努力的更新知识,提高学养、以更好的状态去做好教学工作。
四、结语
高校教师的教学道德应该不仅仅体现在上文中所列举的三个方
面。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道德除了上述的基本要求之外,还应该有更高的理想追求。比如学习掌握更高教学艺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认真学习当代教学理论,即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参加教学研究,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等等。总之,身处一线的教师和教学工作者要紧密围绕学校生活而协作进行教学道德的研究,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师德问题。改善和提升广大教师对教学道德的认识水平,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引索】
【1】(苏)B.A. 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修订版全一册.北京,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222页
【参考文献】
【1】 李太平主编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 武汉:长江出版社,1017年6月第一版
【2】 杨克平.教书育人:高校职业道德的真谛[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