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迹
1. 课堂导入尽量从学生身边的事物(生活)开始。这样做是为了自然激趣,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目的是引“生”入景,带入到探究学习的氛围中。
2.数学知识或过程要尽量从特殊性到一般性,重视探究过程,要能体现出自然生成,而不是“开门见山”直接给结果,这是数学教学大忌。
3.书上的例题尽量用作学生自学时用,在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要“教教材”,否则容易把学生“束缚”,缺少“见多识广”。
4.要善于用自己话讲,千万不要照本宣科,如果需要重复讲时要变换语言角度。一是对已会的学生激发听加深理解,二是对不懂的学生换角度后也许能听懂。
5.课堂上教师的行为多用在“引导”上。数学优生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教师“引导”出来的。逐步开发学生潜能才是“长久之计”。
6.课堂上教师一定要学会“偷懒”。教师“懒”一点,学生才会"勤"一点。要明白数学科一定要在“做中学”,听懂不算懂,做懂才算懂。要知道一名“懒”教师会培养一班“勤”学生;相反,一名“勤”教师,就会培养一班“懒”学生,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实际能力会越来越弱,到后来时学生明显没有“暴发力”了。
7.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思维在先,教师一定要学会“装儍”。教师“儍”,你的学生才会聪明,否则,教师太聪明,你的学生一定变儍。现在,我们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太“聪明”。学生太崇拜知识,把老师当成不可怀疑的权威,这对学生将来的创新和发展极为不利。
8.课堂上学生独立练习时要发挥好同桌(或小组)的“相生”的作用,先独立做,再互怼,后集中,让“交流”产生相互的再生作用。
9.问题解答时教师要会模仿学生思维来思考问题,来找准学生的难点;老师的启发重点要放在“怎样想出来的?”,一定要把思维过程呈现出来。
10.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课堂整体的生成,要善于捕捉教育机会,要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来即时调整教学行为。千万不要什么情况下都按自己预设的教案进行,哪怕这节课没上完内容也没关系,一定要实现“一课一得”,没必要舍实效而去追求一节课的完整性(当然优课比赛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