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班级管理】从“教室日志”到“班级日记” ...

教育本质是生命体之间的对话,教育需要对话;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然而由于受传统灌输接受德育思想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往往被话语霸权与话语顺从所取代,学生也不再是德育主体,而成了德育的“产品”。尤其是被很多学校奉为学校和班级、教师和学生交流沟通纽带的“教室日志”,其所谓交流也只是语言形式上学校对班级、教师对学生有关班级舆情的监督,思想交流、心灵沟通严重缺失。

一、 “金字塔式”传统管理理念下“教室日志”的弊病

“金字塔式”的传统管理理念下,许多巨型学校的年级组为了方便管理学生,就为每个班级统一配发了“教室日志”,其由班干部或全体学生轮流记录班上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包括迟到早退、学风纪律和作业卫生等每位同学一日内非良好的细微表现,学校、年级组和班主任随后将之作为班级管理的参考和班级信息反馈的一种形式。由于“教室日志”体现出的德育理念落后,一直被学生认为是学校、年级和班主任暗箱搜集学生违纪或不良信息,并对学生进行惩戒的一种“不光明正大”的“作为”,因此“教室日志”并不受学生欢迎。在“教室日志”的模式下,学生只是充当了“被压迫者”的角色。

二、 生本理念下的德育新芽:“班级日记”

教育是直面生命的事业,生命性是教育的一种品性。学校德育只有在生命视野中才能促进师生关系的积极改变,才能促进学生思想行为向生命意义的积极回归,进而回归生命本真,基于生命、始于生命和为了生命,实现对生命的关怀、呵护,进而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倡导将“教室日志”变革为“班级日记”,从而把学生从教师和学校的绝对权威“压迫”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学校德育的主体,使学生成为能够与教师对话的平等的生命个体,从班级这个生命场域获取自我发展的养料,促进学生自我生命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将写日记称为学生个体的“道德长跑”,他认为,写日记不仅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最重要的途径,更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战胜自己,养成自我完善的良好习惯。我们践行的“班级日记”,就是让写日记成为班集体中每个生命个体成长的“写真”,同时成为班集体成长的“年轮”。因为在这里,每人一天轮写,学生可以遵循“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的原则,自定内容,不限形式,个体生命对自由的渴盼打破了秩序控制、话语霸权、思维剥夺和关怀缺失,所有学生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文字在班级日记中将成长中的烦恼与不快得到释放,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在班级日记的字里行间找到平衡,将国家大事与身边小事进行评论。班级日记从而成为学生述说自我生命经历的一种方式,更成为学生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作为生命个体不再是师道尊严或者校规至上等权威话语的顺从者,而成为心灵自由的诉说者,成为与教师在生命际遇平等交流的对话者。

1. 班级日记开发学生智慧和觉悟,促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指出,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教育应该使每个人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也应该有助于挖掘出隐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财富。因此,我们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恢复学生班级管理中应有的角色。笔者主张践行的班级日记提倡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思”,赋予学生以真实的生命力和宽厚的心理基础。于是,学生班级日记中可以放开手笔,敞开心灵抒写自己的成长故事。有学生班级日记中写道:“我是一个敏感、软弱而又傲气的人。我看不惯那么多的不公正,不喜欢谄媚逢迎,不喜欢讨好自己所憎恶的人,我讨厌虚伪势利的人……。”这是同学之间交往的困惑,也是生活中的烦恼。“真希望自己是一片云,来时无声无息;去时无牵无挂……”这些稚嫩的心灵何以对生活表现出如此的消极态度?原来家中出了变故,父亲经常酗酒。“不要哀叹上帝的不公,因为它给了彼就不会给你此。”这是学生通过分析自己走出生活中的阴影的豁然。

在只有话语霸权与话语顺从的传统师生关系中,我们作为成年人和“独裁者”,往往习惯于以成绩的高低来评定一个学生的优劣,然而很少去关注学生尚且稚嫩的心灵,因此我们或许永远不可能听到这样的心声。但是在关注学生心灵成长的班级日记中,学生用心抒写的成长故事比比皆是,作为教师——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我们读之不得不动容!

叶澜教授早就指出:“班级建设改革还有课堂教学不能代替的方面,丰富学生的社会角色体验,学习做自己所处群体的主人,在班级民主管理中养成未来社会主义民主所需的公民素质,改变以往以同一性为特征的班集体建设,形成能为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提供舞台,又具有内在凝聚力和群体个性的、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生动活泼的班级集体。说到底,这是为了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对群体负有责任感的未来公民。”班级日记开发学生智慧和觉悟,促进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班级日记和学生一道探寻他们成长的轨迹,为学生带来完整的精神生活和独立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能力,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开发了学生智慧和觉悟,促进其实现人生价值。

2. 班级日记陶冶学生性灵,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发展

“老师在听到有人说孤独时是这样讲的:‘你孤独吗,你配吗?’我想说的是:凭什么不配,说孤独那是因为确实有那种感觉,没什么配与不配,难道孤独是伟人的专利吗?”读到学生的这些文字,让我们这些太善于忘却过去的成年人有种梦回少年的感觉。

斯宾塞告诫教师:记住你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事实上,学生管理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人翁地位,管理就要出自学生自身的意愿和需要,而不是被动接受学校的规则,更不能没有主见。基于“轮写”的班级日记在班集体的监督下书写,在班集体中传阅,这使学生个人的书写有了道德上自觉和人性上的真诚,即学生潜意识中追求自我完美与渴望别人认同使个人书写不再只满足于文字上的敷衍,而成为自我陶冶的方式。同时,写班级日记和传阅班级日记的过程,就是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与活动对象建立诸种关系,用学生作为主体的正能量来影响班级管理,从而确保学生真正享有班级管理主体的权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就是班级管理的主人,拥有管理班级的权利和能力。

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陶冶性灵。性灵原本是一种蕴储在人的生命本质中并通过生命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的个人特征。学校德育从确立并坚守学生立场做起,努力转变自己的价值追求与教育行为。学生书写班级日记,就是学校德育在班级层面寻求自我突围的选择,这种选择给了学生话语权,让学生学生的话。学生班级日记中用个性化的语言书写性灵,发现自我,分析自我,鞭策自我;激扬文字中吐露出来真心灵,让我们动容,教师也从“师道尊严”掩饰下发现自我,分析自我,鞭策自我,教育的本身意义在话语平等中真正得到体现,教师与学生通过这样的文字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情感上的交流,学生的性灵得到陶冶,引导学生成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主人。

3. 班级日记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律自省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先生,学生就是后生,“后生”就要顺 从“先生”。“先生”沉浸在古国千年的师道尊严中,而自20世纪初以来的思想解放思潮已深入人心,顺从不再,师道尊严不再,代之而来的便是追求个性自由。在教师要求维护师道尊严和学生要求彰显个性之间,已然出现了不可调和的师生矛盾。面对渐行渐远的传统师生关系和层出不穷的离心离德事件,从哪里引来甘泉之水带给日益沙漠化的师生世界一缕清泉呢?我们认为,班级日记驱走了师生之间的顺从,挪走了“自尊而不尊人”的“尊严”和“师道”,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师生交流的心灵驿站,师生之间因平等的对话而融融乐乐。

柏杨说,“语义清理”并不能完全清除人类精神的病理性痛苦,还必须同时进行“价值清理”。班级日记中对教师的质问,意味着人的自觉,就是彻底的“价值清理”。而价值清理的关键在于不能仅仅根据行政命令或个人主观意愿去进行管理,而应该努力按照学校发展的规律和学生发展的内在逻辑来进行管理。只有个体开始自觉,甚至集体开始自觉,才能打破话语霸权与话语顺从,生命视域下的班级日记始于对话语霸权的挑战,止于对个体生命言说的尊重,保障了师生之间交流通道的畅通,在促进师生之间关系彻底改善的同时,影响班级育人目标的达成,推进班级管理从“制度约束”向“个体自觉”乃至“集体自觉”的华丽转身!

4. 班级日记书写班级苦乐年华,促进学生情感发展

班级日记早已成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记忆,早已成为他们在这个班级中苦乐年华的记忆。当我们的德育以思想和立场的方式慎重地去接触一个集体的时候,就是这个集体中个体回归集体的开始,也就是每个人用自我关切向生命中的一切美好场景致敬的开始。事实上,当学生在学校德育的影响下从“我”走向“我们”的时候,学生已经从个体生命成长走向了追求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从个体情感的成熟走向对社会共同价值观的体会认可。

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之间的对话。在对话路径的选择上,我们的路毕竟不止一条。柏杨说,民主不是形式,而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德育正是通过像班级日记这样微观的日常生活场景的重建,才使得班级中的民主生活在成就学生生命价值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显现出来。在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尝试中,班级日记打破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学生不再隶属于权威话语的桎梏,师生之间能够平等相待,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民主成为学校或班级共同体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师生交流因为生命与生命相遇而成为一条绿色的通道!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7年第8期 刘俊峰 文)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班级  班级词条  教室  教室词条  日记  日记词条  管理  管理词条  日志  日志词条  
教师

 小学六年级体育立定跳远说课稿

  一、说教学指导思想:本节的教学设计遵循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展开)

教师

 教师也是需要不断鼓励的

诸葛亮在他著名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的学习,就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