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职场中,我们经常遇到在办公室里独自忙碌的老板,与之相应的就是在办公室外很闲的员工。所以不免有一些老板抱怨:现在的员工真难管理!实际上正是老板们的“伪勤奋”早就了懒惰的员工。所以,请远离“躲在屋里”的老板。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很有意思:
“为什么有的老板可以一整天都待在他自己的办公室里不出来,到底一整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能做什么?”
知友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不免有一些“飙车”的内容,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现实中,这种“躲在屋子里自己玩儿”的老板或者领导屡见不鲜,分析其原因,其实是老板自我管理和团队管理方面出现了问题。
瞎忙的老板最可悲
“躲在屋里”的老板有时不是不愿意走出来,而是没时间。他们把团队大量的工作集中到自己身上,可谓老板忙死,员工闲死,看似每天很努力,其实是一种“瞎忙”。
瞎忙的老板只关注“事”,不关注做事的“人”。
他们往往只关心工作的过程和结果,通过监督和施加压力来争取获得良好的业绩。对他们来说,员工是实现目标和绩效的工具,他们并不关心员工的情感和需要。
实际上,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者的工作就是选择人、经营人、规范人、发展人,从而完成既定的目标。“躲在屋里”的老板把精力放在了做“事”上,忽略了“人”的作用。
比尔·翁肯曾提出一个有趣的管理理论——“背上的猴子”,来比喻责任和事务在管理者和下属之间的转移。
只专注做“事”的老板,往往把自己当成员工问题的解决者,他们的口头禅是“等等,让我想想……”这样一来,老板在不知不觉中将员工的“猴子”背到了自己的身上,导致管理效率降低,团队绩效水平下降。
回到文章开头问题中的那个老板,一整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不出来,只专注于“做事”,把更多的时间浪费在纠结事情的细节上,这和一个员工有什么区别?
对此,老板要明白一点:企业招聘员工不是为了单纯做事,而是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如果一个员工经常找你“早晚请示”说明他要么他的能力不足以从事这个岗位,要么缺乏这个岗位应有的担当,可以考虑让他换岗或离开了。
在此基础上,老板只要把握好原则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授权同时授责,然后让员工“折腾”。放心,员工一定会感激你的。
君不见,马云、丁磊已经不管具体业务,三只松鼠的章燎原也变成了“首席洗脑师”,具体工作由12位CEO负责。而继他们之后,陆兆禧、张勇们才有机会成长为新一代的企业一把手。
2.专注“人”的老板,才能办好事
曾国藩管理军队特别强调“廉明”二字。
“廉”就是账目公开透明。清廉服众,腐败的军队打不了仗。自己清正廉明,但对下属的小款小赏,又常常放宽,让大家时常得点好处,这就人人都服你,愿意跟你。
“明”就是要把下属的表现一一看明。临阵之际,是谁冲锋陷阵,是谁随后助势,是谁拼死阻击,又是谁见危先避,全部看明记清。在平时,每个人办事的勤惰虚实也逐细考核。这样奖惩就能及时准确恰当。
从中可以发现,“廉明”两字都在强调做事的人。作为将领,是否身先士卒倒在其次,因为你往往是在后面指挥,不是在前面冲杀。最重要的是分配公平,谁有什么功劳你都清楚,都能准确衡量赏罚,则个个放心,人人奋勇,都给你卖命。
所以做老板,不能只关注事,要关注人。不要事情办好了就万事大吉了,要对在办这事的过程中,你手下每个人发挥了什么作用都非常清楚,并能作出奖惩,你的事才能越办越好。
项羽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刘邦就是只管论功行赏、论过处罚。作为老板来说,站在后面把每个人的功劳过错看得分明,并赏罚准确,比身先士卒,要重要得多。
因此,老板不是孤独的创业者,而是事业的组织者。将一帮敢打敢拼、会做事的员工聚集起来,共同为事业而努力奋斗,“躲在屋里”的老板很明显是做不到的,独自忙碌的老板最可悲。
现实中,很多老板爱玩儿“高冷”,很少出现在员工面前,他们通常是听部门主管的汇报或者看数据来进行决策,你可能已经联想到,这跟古代的昏君没什么两样:活在奏章和大臣的话中。
就像昏君们“不辨忠奸”、“不察民情”导致“江山社稷满目疮痍”一样,与员工缺乏沟通极易导致企业前途堪忧。
“工作还没忙完呢,哪有功夫和员工瞎扯?”这是“躲在屋里”的老板们常有的思维,因为瞎忙导致无法通过沟通了解员工,不了解员工就很难放心授权,然后继续忙。你会发现,这是个恶性循环。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管理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只要发生管理,就必然存在信息和资源的流动,也就必然需要持续、双向的沟通,所以管理的核心是沟通。
所以要解决管理的问题,就要先要解决沟通问题。
首先,老板要“放下身段”主动跟员工接触。在老板通常给人的印象中,往往是“端”着的,可远观而不可近接触。这固然可以体现老板的威严,但也让员工产生了距离感。
要打破困局,老板就要“放下身段”深入员工中,与之打成一片。这里所说的“放下身段”不是“跪舔”,而是将自己和员工放在平等的地位进行沟通,了解员工的工作和生活,从中发现员工的优缺点,为以后的工作任命打下基础。同时,让员工感受到老板是真正关心自己的,消除“距离感”培养“信任感”。
其次,建立合理的沟通机制,保障沟通的有效性。沟通的实现有赖于良好地机制:第一种就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渠道,如月会、周会、座谈会。第二种就是通过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如电子邮件、周末旅游、小型聚会等,无论是通过哪种形式沟通,只要让员工说话,并且是说自己愿意说的话。
阿里、华为在每年新员工入职培训上,马云、任正非这些叱咤风云的大佬们都会给新员工讲话,一方面让员工更加了解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与一些员工的现场对话了解他们的想法和一些如表达等基础工作能力。
总之,老板“躲在屋里”不管对企业还是老板自身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屋”就是一座围城,里面的人看不透,外边的人看不懂,只有老板真正从“屋”里走出来,才能推动企业顺利前行。
作者|姚宇涛
来源|微信公众号:管理智慧(ID:guanlizhihui)
【原文标题为《请远离那些“躲在屋里”的老板!》,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