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在论坛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方某地的一所小学,足球成绩特别好,学校足球队年年在当地拿金牌,以至于有一天,这所小学的校长突然不知道还能在校园足球的开展上有什么追求了。他请吴键出谋划策,吴键反问了一个问题,让校长茅塞顿开。吴键问:“你教孩子足球,就是为了拿金牌吗?”
当前,中小学体育仍没有走出有“体”无“育”的误区。一些学校体育“边缘化”、体育课被侵占、体育老师“被生病”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还能完成意志品质、行为习惯、人格精神等“非体力”“非智力”要素的明显提升,这才是学校体育的真谛所在。
对照上述要求,学校体育在体育文化的塑造方面欠缺太多,学校体育应有的教育功能还无法完全实现。基于此,学校要着力改变学校体育弱势的状况,真正重视学校体育文化塑造。作为学校体育的直接发力者和体育文化的主要传播者,体育老师要专注于专业提升、内涵发展,养足体育人之“气”,方能为塑造学校体育文化增加底气,给学校体育提“神”。
一是正气。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学校体育的四位一体目标,即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体育教师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树立健身与育人并举、体育与文化兼容的学校体育理念,矫正自己的教学方向,指导学生“形”“神”兼备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健身又健心。体育教师还应建立学科自重自尊,敢于向挤占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等一切行为说不,强力推进体育课由“副”转“主”,从“边缘”回归“中央”。
二是文气。塑造学校体育文化,体育教师必须涵养文气,完成由“武夫”到教育人、文化人的角色转变。体育教师不能光做“练家子”,还要做好读书人,不断增加自己素养的深度、宽度、厚度,从而增加学校体育的文化因子。同时,体育老师也应该拿得动笔,在读书、反思的基础上,记录体育教学故事,评价体育问题等。体育教师要告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传统形象,开启“经验+反思”专业成长模式,学会思考并通过思考校准方向,开阔思路,找到方法,教学相长。
三是和气。和气就是爱、尊重和包容。体育教师要涵养仁爱之心,做“以体育人”的细心人、有心人,用爱感化、浸润学生的心灵。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体育教师既要关心关爱、信任尊重,又要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充分释放善意,传道授业解惑。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在体育由“副”转“主”的同时,体育教师应基于教育大爱、大局,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尊重,相互接纳,相互包容,共同促进,以实现个人更好的成长、学校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