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家长崩溃退群事件引发了“作业究竟该由谁批改”的大讨论。有网友认为,学校、教师要有边界意识,不能把自己的工作转嫁给家长;有网友认为,家长要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为孩子批阅家庭作业是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当然,两种观点皆是自说自话,各有各的理由。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快速出台文件,“叫停”学校、教师强制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在笔者看来,不管是大家的讨论还是教育部门的快速应对,都没有触及本质——“减负”问题。
多年来,国家三令五申的为学生“减负”,可是,该政策不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反而有越减越“负”的趋势。作业都多到批不完了,孩子又是怎样做完的呢?相关文件对学生作业量做出了明确规定,但讨论问题的人却都在有意地绕过这个坎儿,在他们看来,不管作业是由家长批改还是由老师批改,孩子都是要完成作业的。他们不愿意质疑大量的家庭作业是否合理,不愿意讨论真正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作业多到批改不完,原因有以下两点: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说,一些地方政府“唯升学率”的教育政绩观没有改变,教育部门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管理、考核、奖惩学校,学校同样以考试为手段、以分数为依据管理、考核、奖惩教师,为了能在教育部门的考试管理中“战胜”别的学校,有些学校会对教师的作业布置等“教学常规”提出硬性要求;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现在的教师也是昔日在考试与竞争中走过来的学生,他们当中有很多人都没有自主阅读、终身学习的习惯,也就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示范,而是把考试、分数、作业当作教学的全部。
这样的教育现状也被社会广泛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了“三不得一严禁”的要求,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可是,仍有地方在大张旗鼓地评比考试分数,并用考试分数奖惩学校和教师。
改革教育评价机制,撬动考试教育的坚冰,首先要改变的是地方的主政者、教育管理者和学校的校长,其次是广大教师和家长。此次家长“退群”事件的震荡波,不应止步于对作业应该由谁批阅的界定,而是要追问“作业”本身的问题,让教育走出违背教育规律、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怪圈,让孩子们能够从作业和考试中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