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人人都是班干部,真的能提升责任感吗?

一个班里除了班长、学习委员,开门有“门长”,关灯有“灯长”,甚至厕所都有“所长”……四川达州宣汉县胡家初级中学一班级共有62名学生,班干部岗位也有62个,每个人都有“一官半职”。(9月25日 光明日报)

班主任表示,这个创意的初衷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提升责任感。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班干部,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公共责任,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是有教无类的一种良性实践。于是,将班级管理责任切割成62块,每人一份,都有自己的“小任务”。毋庸置疑,班主任的初衷是好的,在一定时期内也许会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从长远或深层度剖析,这种做法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首先,人人都有“官”做的做法,会潜移默化地助长孩子的“官本位”思想,认为当官就有了“面子”,而忽视了“文化学习”的“里子”。一旦将来“无官可做”,学生就可能会产生失落感。

其次,人人都有责任,时间长了就会人人淡漠公共责任。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向成熟期转变的关键阶段。弱化公共责任的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承担班级管理责任的主动性,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惰性思维。人人参与班级管理,不一定非得人人有官做才能实现。

其实,这种全班皆“官”或一个班级里大部分学生“当官”的现象在很多小学都存在,除了班长、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常规的班干部外,有的班级甚至还设立了“财务部”“黑板报编辑部”等,并任命了诸如财务经理、主编、副主编等“官衔”,俨然成了社会化管理的预演。

在班级里,“官”大的学生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尊敬。在选举班干部前,有些学生甚至以零食、请吃饭等手段“贿赂”同学,拉选票。孩子们对家长的官位也有比较,家长当处长的孩子往往趾高气扬,而家长是普通工人的孩子就觉得抬不起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提倡“人人有官当”,容易使“官本位”思想深植于孩子的心灵,甚至会扭曲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班干部  班干部词条  责任感  责任感词条  人人  人人词条  提升  提升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