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得知:8月以来,一所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学校的校长不仅没有收到教师调入申请,反而收到了包括副校长和普通教师在内的数十份调离申请,调离目的地不是城里学校,而是管理较“松”的农村学校。尽管教育行政部门已经介入干预,但这所不足60名教师的城乡结合部学校还是流出了近10名管理、教学骨干,这所“严”学校遭遇到感情伤害和师资危机。
区域教育有“严”有“松”、“松”多“严”少,管理不均衡现象一直存在,这也教师非正常流动的症结所在。教师弃“严”投“松”,对教师个人成长、教育整体发展而言,未必是好事。若任由教师“出走”,会破坏教师成长生态,导致区域教育水平整体下降。对此,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类事件的隐忧,在提高管理效能、推进管理均衡上精准发力。
其一,“严”校长须常思己“过”。 学校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弯道超车”神话不易复制。学校管理高标准、严要求没有错,但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可能会导致管理过头,进而导致教师超负荷工作,引发干群矛盾,形成事实上的管理失误和过错。因此,“严”校长要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以及中小学教师减负若干文件,汲取教训,检视学校有无过量增加教师劳动量问题;有无唯分数取人,变相提高教学评价标准、增加教师劳动难度问题;有无不规范办学,强行增加教师教学时长问题……“接地气”的严格管理才会得到教师的理解、配合与支持。
其二,“松”学校要较真不“到”之处。与“严”学校相比,一些农村学校长期受师资紧张困扰,管理较“松”,例如:在执行劳动纪律上搞变通,在开足开齐开好课程上搞阴阳课表,在落实质量标准上“破罐子破摔”,在学生养成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上无所作为,等等。“松”学校要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做,哪些工作做了还没有做到位,在教师管理方面有没有高招、实招,还有哪些不“到”之处。总之,“松”学校应祛除“懒”“散”“软”“胡”“混”等管理思维,不断提高管理效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其三,教育行政部门要念好“均”字诀。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价值追求。推进区域学校管理均衡,才能有效避免弃“严”投“松”等教师非正常流动现象发生。教育行政部门既要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又要切实履行“管”的职责,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均衡。要均衡选配校长,发挥关键少数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管理上,要求学校底线“无差别”,发展有特色。在学校管理评价上,尊重标准,既发挥“一把尺子”的基础性评价功能,又要鼓励创新,发挥“多把尺子”的发展性评价作用,推进学校比学赶帮,共同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管理均衡。
最后,广大教师要唱好专业成长“大合唱”。一个着眼于自身成长的教师往往怕“松”不怕“严”。在管理渐趋均衡的教育生态中,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严”之利、“松”之害,不攀比舒坦,不攀比错误,而是要比干劲、比发展、比贡献,按照“四有”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唱好共同成长“大合唱”。同时,广大教师要发挥主人翁意识,主动配合、参与学校管理并强化自我设计、自我管理,推进个人成长,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献计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