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关于河北廊坊市第十五中学的资料引起关注。百度百科对应词条“办学条件”一栏介绍,“廊坊市第十五中学的校训是‘不学习就是违纪,不学习就是不孝’”、“十五中没有成绩好的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只有听话的学生和不听话的学生”、“建议自律性不强的同学优先考虑这所中学”。(8月21日澎湃新闻)
校训是一个学校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可以说,校训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如广受好评的上海宝山中学的校训“民主、和谐、严谨、创新”;顺德一中的校训“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宁波市正始中学的校训“人生正始,伟业我待”;深圳海滨小学的校训“以美启真,与时俱进”等,都是既能把握时代脉搏、富于时代气息,又能体现人文精神、彰显办学特色的经典范例。
比较而言,廊坊市第十五中学将“不学习就是违纪,不学习就是不孝”当作校训,明显有违教育初衷,缺少应有的教育境界和教育品位。这一校训的初衷无疑是为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的人才。在他们看来,一个孩子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就是违纪;现在不学习,将来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回报父母,可能会拖累父母,成为啃老族,这就是不孝,这样的解释牵强附会。
诚然,中学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但认为不学习就是违纪,体现的是典型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当成了学习的工具。作为老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认真研究学生不学习的原因,是课堂教学出了问题,还是学生自身怕苦畏难产生厌学情绪?找到“病因”才能“对症下药”。一旦不学习被当违纪看待,轻者批评教育,重者就要对照学校规章制度给予相应处分,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此外,将不学习等于不孝,更是匪夷所思。成才道路千万条,努力学习考上心仪大学、找到稳定的工作固然可喜可贺,但考不上大学并不意味着前途灰暗、低人一等。现实生活中,也有部分未考上大学的学生,靠自己奋斗干出一番事业,他们并没有成为坐吃山空的啃老族。相反,考上大学但学业无成宁愿待在家里啃老也不愿外出工作的不孝之子也不乏其人。因而,不学习与不孝没有必然联系。
廊坊市第十五中学领导应提高政治站位,端正办学思想,认真总结学校的办学特色,重新提炼学校的校训,以回应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