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让教授回归本科课堂,机制创新很有必要

教育部近日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报告(2018年度)》显示,“高校教授为本科生授课的比例仅为77.11%”,与教育部此前强调的“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018年6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2019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透露,将出台相关政策,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

教授回归本科课堂,不仅有助于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教授通常是高校的资深教师或研究员,教学经验丰富,阅历、专业能力更加突出,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更有话语权,给本科生上课是其不可推卸的职责。相关文件对此进行了严格规定,但推动教授回归本科课堂仍旧很难。

究其原因,教学是个“良心活”,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和普通教师相比,高校教授往往承担着大量的科研项目,有些教授还是项目负责人。他们不仅要为项目的研究谋得更多的科研经费,还要对硕士、博士进行指导。面对如此大的科研压力,教授们分身乏术,不得不放弃本科教学。另外,与教学相比,投入科研项目更容易赢得荣誉和收益。

让教授回归本科课堂,必须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制度性偏差,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创新评价机制。提高大学教学质量,仅靠“规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加强了教学在职称评聘当中的比重,但这个比重却无法吸引教授在本科生教学方面有所作为。比较而言,科研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时更具优势,其原因在于科研工作容易量化,项目级别、经费金额、论文档次等都有明确划分。高校要改变以往的教师评价体系,让教学质量和科研并重,如此,才能增强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吸引力。

创新教研机制。高校要采用一系列的激励机制,激发教授上课的热情,增强他们为本科生上课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教研上下功夫,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重视优课建设,营造争优创先的奋进氛围。

加强高校作风建设。“教者必以正。”教师素养的厚度决定了学生发展的高度。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只有带着立德树人的责任上课,带着教育的使命上课,才能确保上课质量。

制度左右方向,激励产生动力。推动教授回归本科课堂,高校既要“严管”,又要“激励”。如此,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高校本科教育质量才会有新的突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课堂  课堂词条  回归  回归词条  必要  必要词条  本科  本科词条  教授  教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