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吴志明和崔玉英、邢善萍等108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提交了《关于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中小学生松绑减负的提案》,该提案引发部分教育界人士和家长的热议。
为了给中小学生减负,教育部门实践了20多年,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但负担就是减不下来,或者说未能实现根本性转变。吴志明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根本在于指挥棒。在笔者看来,“减负”的根本不在于中高考指挥棒,而在于影响“指挥棒”的指挥棒——人才评判标准、成评价机制及用人制度。
目前,我国的人才评价还是以学历为导向,是否上过大学、上了什么样的大学成为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出息的重要标准。这种评价传递到家长身上,就演变成教育焦虑。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家长们纷纷抢跑,将孩子送到各种培训班,让孩子提前学甚至超前学。
诚然,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渠道,好学校的毕业生流动通道会更加通畅。目前来看,上好学校主要靠的还是分数,对分数的追求加剧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进而导致教育资源不足。如果技术工人与知识分子有同样的社会地位,家长的教育焦虑就会得以消解。
打破阶层固化,建立正常的社会阶层流动机制,教育的作用功不可没。但如今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势头——教育成为社会阶层代际传递的手段。为此,社会有必要关注教育在社会阶层流动中的重要作用。
严控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严格竞赛管理、专项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等都是治表之策。为中小学生“减负”,真正破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最根本的是要彻底改变现行的人才评判标准,形成“淡化学历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使教育成为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强劲动力,而不是社会阶层固化分化的助推器。具体而言,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严禁给教育部门和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或片面以升学率评价教育部门和学校;不得将升学率与考核、绩效和奖励挂钩,让学校和教师把精力放在育人上。
尊重技能型人才,重视技能型人才培养,完善技术工人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保障等措施,营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