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蒂·莱利的《内向者优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一本写给内向型性格人的“建言书”,主要内容在引导内向者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性格,克服学习、社会场中的不适应,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创造并享受美好的生活。几百条有价值的技巧和方法,不仅对于内向者发挥自身优势有巨大的实用意义,而且对于教育同仁们重新看待内向的学生也有一定的价值启示。
心理学上将人分为内向和外向两种类型。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内外倾理论,更是明确认为内外倾是人类先天存在的自然倾向。具体来说,内向的人更加关注内部世界,对环境的人物或事物反应消极,表现为好沉思、善自省、孤僻冷漠、寡言少语等。外向的人,更加关注外部世界,对环境的人物或事物反应积极,表现为爱社交、兴趣广、活跃开朗、自信进取等。
按理说,内向和外向都属于性格维度,没有优劣之分,应该被平等对待。但在现实的生活中,外向的孩子似乎比内向的孩子更受欢迎。在玛蒂·莱利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看重并鼓励外向者的各类特质,推崇的是行动、速度、竞争和动力”。很显然,在强调竞争、能力和比拼的社会环境中,外向者更适应,这让内向者处境艰难,甚至要做出改变。
对于内向的孩子,部分家长总是希望他们能外向一些,从而能适应社会环境,左右逢源。一些教师也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举手、积极发言,以洪亮的声音、流利的表达,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一些内向的孩子也因此被忽视在角落里。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家长和教师并非恶意。正如奥托·克劳格在《赢在性格》一书中指出的内向者困境:“内向者在人群占少数,大约四个人中一个人是内向者。于是,他们必须额外锻炼一些适应外界的技巧,因为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压力,逼迫他们像其他人一样生活。每天一睁眼,内向者就要被迫面对和适应外界的压力。”所以,让内向者向外向者转变,是家长和教师的好心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但单一地倡导转变,无疑是蒙昧之举。内向的孩子不断被拿来与外向的孩子进行比较,本身就是对他们极大的伤害。在玛蒂·莱利看来:“内向不是劣势,不是问题,更不是病。”要破解偏见,还是要真正站在内向者的角度,进入内向者神秘莫测的世界里,体察他们的性格特点,感知他们的内心世界,甚至看到他们独一无二的优势。
内向者和外向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是在获取知识和经验时,外向者偏于广博,内向者喜欢专精;二是面对外界刺激时,外向者喜欢多种多样的经历,而内向者更注重自己的体验;三是外向者更喜欢研究事物的广度,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而内向者偏爱深度,会对喜欢的领域进行深度的思考。不难发现,内向者在某些方面具备更加优秀的特质。
教师和家长必须重新看待内向的孩子。尤其在推崇喧闹的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内向者的优势。玛蒂·莱利认为:“外向者的思考和发言是同时进行的,而内向者需要时间来组织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方式多为口头回答,外向的孩子习惯于一边思考一边回答,而内向的孩子不仅要思考答案的准确性,还要缓慢地组织语言。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模式中,内向的孩子往往落于下风。
有时候在课堂问答中,外向的孩子不假思索的答案往往存在漏洞,这时候举手补充的人往往能因为考虑全面而赢得满堂彩,其特质也常常属于内向型。但这种情况极少出现,一旦外向的孩子回答准确,那内向孩子就失去了回答的机会。内向的孩子长期游离在口头回答问题的课堂体系之外,他们回答问题的欲望也会逐渐隐遁。
此外,现实中还存在一种极具伤害力的课堂行为。例如,教师叫一个内向型的孩子回答问题,但教师本身缺乏对内向型性格的了解,在提问过程中缺乏耐性的引导,就容易让内向的孩子着急、焦虑,语无伦次或者沉默不语。书中提到,内向型的孩子习惯在说话时减少目光接触,以便整理思想和语言,一旦有压力,容易反应迟缓。如果教师不能及时了解这一正常现象,就很容易伤害到学生。
由此可见,推崇快节奏,提倡喧闹性、缺乏引导性的课堂,不利于内向孩子、甚至所有孩子的发展。凯瑟琳·舒尔茨就曾在《课堂参与:沉默与喧哗》一书中指出:“沉默给儿童和教师提供了思考和反应的空间,让他们来应对当下的问题,深化对长期、复杂的问题的思考以对抗一些肤浅的解决方案。”所以,关照内向的孩子,其实也是对以往课堂的一种反思,教师不能只见踊跃举手的孩子,不见点头默许的孩子。
书中还提到一个关于内向和外向的观点:“外向者在初等教育阶段和考试中表现更好,内向者在高等教育阶段表现更好。”这也印证了内向者对于知识纵深处的学习更有优势,因为他们习惯于做深度而理性的思考。“在改变对内向者的错误认知中,也为这个世界的喧哗感到惋惜。因为在各行各业的纵深处,何尝不是一些‘沉默寡言’的人在发挥巨大作用。”
总之,社会既要看到敢在公共场合大胆表达观点的意见领袖,也要看到在日记本上写下深刻锐见的内向人群。当然,内向作为一种特质,有其需要弥补和转变的地方,比如内向者虽然在人群中感到不自在,但也渴望社群感,也希望拥有朋友和圈子。希望社会在强调竞争的同时,能够给予内向的孩子更加公平、合理和爱的对待。世界即便是外向者的海洋,也会有内向者的鱼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