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参与学校图书室规范建设的朋友讲了这样一件事。整理图书馆藏书时发现:有些书籍都是通过关系强迫学校购买的,借阅价值不大;一些书籍不适合未成年学生阅读,竟也堂而皇之地躺在中学图书馆;一部分书籍的出版年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完全脱节于现在的教育教学和学生阅读水平;图书馆中教育与文学类的书籍数量不足、质量低下。国家对于各级各类学校图书馆的书籍类别有一定的比例要求,对于生均图书量与总藏书量有明确的底线要求。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要求,一类一册整理后发现,书籍总量缺口很大。
笔者认为,学校图书馆藏书“数量够、质量不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领导层对阅读不重视。阅读成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体现,一些急需政绩的领导,更看重那些容易出成效、容易看得到的工程。确保图书馆建设,需要有教育情怀、真正为学生着想的领导。
第二,经费被挪用,无法足额用于购买图书。因为很少有人监督,购书经费就成了“机动经费”,经常被挪作他用,当然就不会有高质量的书籍进入图书馆。
第三,师生对于图书馆的利用率低。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只需按照考点要求,熟练掌握各种考试题型即可,不需要过多思考。而教师也不需要太多阅读,就可以胜任“考试教练”的职责,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们对各种题型的陷阱了如指掌。在这样的模式下,师生很少光顾图书馆。
第四,教育行政部门对图书馆的检查流于形式,只检查数量,不注重质量。只要学校有图书室、书籍、规章制度、消防措施就可以。至于借阅登记、借阅制度多为造假,没有人真正关注。
让学校图书馆建设重质量、重利用,要做好几件事:
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图书馆的检查要落在实处。检查的目的是为了查出问题,而不是完成一次检查任务。教育行政部门要检查每一年图书经费的使用情况、购进图书的发票、图书馆书籍的质量等,通过检查传递出对学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视。
其次,学校要认识到图书馆的重要作用,用各种形式鼓励师生走进图书馆,提高图书的阅读率。一所有品位的学校一定有一间高质量的图书馆,图书馆的藏书量和图书品质能够显示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力。但如果没有师生的高参与率,一切都是空壳,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学校领导要把图书馆建设当成大事来抓,要从长远考虑如何建设好图书馆。不仅要在硬件上下力气,还要在图书质量和阅读率上下功夫。
图书馆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应是智慧的产生地,而不是堆积书籍的场所,更不能只重数量不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