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书写能力堪忧,板书潦草,作业批注横七竖八,个别教师的书写还不如学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教师书写“刚需”下降,直接导致其书写能力下降。 受“唯分数”“唯考试”论的影响,很多学校(包括师范院校)对教师书写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只重 “分数”“升学率”,不重视教师汉字书写能力的训练。
书写能力是教师教学基本功之一,一笔好字是教师的“第二张脸”。教师还是中华汉字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一手好字无疑是对学生乃至全社会最好的示范引领。各有关组织、师范院校、中小学校及广大教师要立刻行动起来,不断提高中小学校教师和师范院校在校生的书写水平,实现教师书写能力的全面达标。
首先,各师范院校要强化师范生“三笔字”的训练与考核,把好“出口”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师范院校要“根据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以实践为导向优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半年”。师范院校要牢记教师教育的初心使命,纠正师范教育“考研率”“就业率”等错误办学取向,抓实抓好师范生的“三笔一画”课,确保所有师范生都能写规范、美观的字。
其次,各中小学校要建立教师书写习练的常规工作机制,推进教师书写习练常态化。学校要强化墨香校园建设,营造师生全员练字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教师书写能力评价标准,以评价促提高;要将教师书写能力纳入教师教学能力考核清单,建立考核奖励机制;可实行教师书写习练导师制和“青蓝工程”,以能者带平者,引导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要建立每天练习、每周检查、每月评展、每学期评奖的教师练字激励机制,不断激发教师参与“三笔字”技能习练的积极性。
再次,广大教师要养成练字的行动自觉,临池不辍,不断提高。《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各科教师都要在板书、作业批改和日常书写中发挥表率作用,成为学生认真书写的榜样。”没有必要每位教师都成为书法家,但至少应该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三笔字”技能习练,既是职业技能的需要,也是文化修养的体现。教师要将自学、自练、自测贯彻于职业生涯始终,摸清自己书写能力的“家底”,制定切实可行的习练计划;要拜“师”(人师、帖师)学艺,不能胡乱练习,重复书写错误;要养成练字习惯,持之以恒;对易错的间架结构、笔顺、笔法等,要反复训练,避免“习惯性错误”。
最后,地方语言文字管理机构要强化“写规范字”的组织领导,为提高教师书写能力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地方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肩负着引导全社会“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职责。在“推普”成效显著的情况下,要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心适当向“写规范字”转移。地方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应该联合教育督导机构、教学研究机构,加强对教师运用规范字能力的督导与培训,指导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汉字规范标准,纠正教师不规范的书写行为。同时,可以开展教师书法、教案、板书、批改作业等汉字书写能力评比活动,激发教师习练汉字、提高书写能力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