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应理性看待PISA测试结果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了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测试结果。中国四省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作为一个整体,取得全部3项科目(阅读、数学、科学)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第一的成绩。此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许多人为这一成绩欢欣鼓舞,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另一组测试数据也应引起重视。PISA测试显示,中国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8小时/周,按照学习时间长短排序,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第4位。中国四省市学生的阅读、数学和科学的学习效率在参测国家(地区)中排名靠后,分列第44位、第46位、第54位。中国四省市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指数为-0.19,满意度平均分为6.64分,在参测国家(地区)中分别排第51位和第61位。

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学习幸福度,这些指标与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大关联。就学习时间而言,智力水平相差不大的学生,谁用的时间多,谁取得好成绩的可能性就大。从这一角度看,中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三科取得第一的好成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文化课学习,用在体育、艺术、劳动等方面的时间就会减少,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成了问题。

学习效率是指学生单位时间里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比率,与学习时间成反比。中国学生学习效率低,一则说明学生学习时效率意识差,靠拼时间来完成学习任务;二则说明学生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事倍功半。说得严重一点,三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学生拼时间、拼精力换来的。这也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果没有效率意识,不通过研究科学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其发展空间也是有限的。

最令人不安的是学习的幸福度不高。学习本来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未能到可能的快乐探索过程。我们的学生虽然取得了如此优异的成绩,却感觉不到幸福,这说明学生并没有把学习当成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或为父母、老师而学,或为考上理想的高中、大学而学,就是不为自己而学。带着这样的功利性目的学习,幸福指数自然不高。一旦实现目标,学习动力就会荡然无存。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会影响学生未来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00年发起的对基础教育进行跨国家(地区)、跨文化的评价项目,目的是对15岁学生的阅读、数学、科学素养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反映学生参与未来生活的能力。尽管在本次测试中,我们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三科测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测试中表现出来的短板,也为基础教育改革敲响了警钟。

首先,在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综合素质方面,学校教育还有更大的改革空间。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教师应多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增加学生单位时间里的知识和能力获得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在提高学生学习幸福度方面,学校和教师还需要开动脑筋。教师可以对家庭作业进行优化,少布置抄写性、重复性作业,多布置有趣的实践性、探究性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求知的快乐。在课堂教学方面还需要开放思路,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PISA测试成绩面前,我们应当保持清醒,既要看到成绩,也要看到不足,并针对不足制定改进措施。如此,我们培养的学生才能在未来世界激烈的竞争中富有创新和创造的活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应理性看待PISA测试结果  看待  看待词条  理性  理性词条  结果  结果词条  测试  测试词条  PISA  PISA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