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河东新区洋渡实验学校教师陈某在班级群给“各位家长”留言,语文半期成绩出来了,“80分以下5个”,这几名学生拉了班级后腿,并称这5个人应该感到羞愧,“让我们班丢脸”。有家长表示,老师不应该“歧视任何一个学生”。11月15日,四川遂宁市河东新区社会事业与群众工作局发布对该教师的调查处理结果:全校通报批评,停课反思一周,写书面检查,取消近两年评优晋级资格。(11月19日 澎湃新闻)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从这个意义看,该教师言论确有不当,存在歧视学生的嫌疑。因此,该教师被处理是咎由自取。但在处理该教师时,有一个问题有必要弄清楚,即该教师为什么抱怨“这几名学生拉了班级后腿”?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该校以学生的检测分数评价教师。
笔者曾经在某所学校听到过类似的话语。在全市组织的期末检测中,某学校一个年级的学生检测成绩在全市的排名比较靠后,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平均分偏低,影响了学校的名次。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学校负责人批评该班的任课教师:“就是你们这个班拉了学校的后腿。要不然,排名是靠前的。”
进入新时代,学校管理正逐步实现现代化,而学校评价教师却还停留在过去时,片面地以升学率论高低,单纯地以分数论英雄。学校向教师要成绩,教师不得不向学生要分数。学校批评教师任教学科平均分低,教师就抱怨分数低的学生拉了班级后腿。如果教师评价不能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去除单纯以学生分数为依据对教师进行定性评价的弊端,即使不在公开场合说“拉了班级后腿”,也会有教师在心里埋怨。
评价教师,不可能舍弃学生的检测成绩,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平均分低,就认定教学效果差,就失去了客观性、公正性、公平性。同一所学校的同年级,如果后进生集中在某一个班级,拉低了班级平均分,就认定教师的教学效果差,无疑是否定了教师的付出。
近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有关进展情况通气会上介绍,针对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升学率,以升学率为教育政绩的现象,要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得片面以升学率考评学生和教师,更不得给学校下达升学指标。教育部正在制定《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标》,升学率这一指标将从中删除。
升学率即将从《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标》中删除,表明学校评价制度的改革已经启动,不再片面地以升学率为依据。与此同时,教师评价制度改革也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打破单一的评价模式,不再单纯地以学生的检测分数评价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