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项新举措: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要建立退出制度,骨干教师可以出国研修,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等领导管理人员应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这三项措施为思政课坚定“主心骨”、唱响“主旋律”、守好“主阵地”提供了保障,为把思政课摆在突出位置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长期以来,受“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一些中小学把思政课当作“副课”或者“选修课”。在很多学校,思政课师资严重不足,教师专业能力不强,学科地位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要让学生燃起对思政课的兴趣,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价值认同,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教师从“上足课”变为“上好课”,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通过多元案例,把教材内容掰开、揉碎,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才能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要打开思政课教学的新方式。
首先,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采取感悟式、体验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加深印象。比如,沪上十余家“老字号”纷纷走入中小学校园,以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悟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点。再如,上海奉贤区西渡小学张仁杰老师执教的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主动拒绝烟酒与毒品》,通过情境与辨析,让学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
其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教育读本,用身边的故事引导教学。比如,广州东风东路小学的老师们专门编写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读本》,一篇篇生动的故事,一件件鲜活的例子,学生在阅读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哈尔滨市第十三中学“90后”教师孙晓宇将一系列社会热点引入思政课课堂,每节课课前5分钟,安排一名学生播报自己收集汇编的时政新闻,随后由老师点评和解读。
再次,教研要有团队意识。思政课要得到学生认可,仅靠一个老师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整个教研组献计献策、碰撞火花,以制度化的方式为思政课老师提供合理建议。
最后,要做好“家校通”。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家长不配合,或配合度不高,过分依赖学校教育,家校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会削弱思政教育的效力。
让思政课帮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还要保证“扣子”光滑不扎手、耐用不脱落,最好这粒“扣子”本身就是孩子喜欢的配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