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媒体在河北、甘肃、江苏、湖北等地中小学调研发现,体育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较为普遍。在学校总体教师数量满编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却相对短缺,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超工作量的现象更为普遍。
近年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各级各部门可谓费尽心机,从数不清的“减负令”到将防控青少年近视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每天1小时的校园阳光体育到要求所有学校开足开好体育课,从各种体育特色学校的评比到将体育科目纳入招生录取的计分科目,处处体现着国家对青少年体质问题的高度重视。
如此密集的政策、措施,缘何未能有效阻止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的颓势,问题究竟出在了什么地方?师资力量不足,或许是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老大难”。
导致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认知上的偏见,许多家长视孩子喜欢体育为不务正业,让高校相关专业丧失了许多潜在的优质生源;由于某些学校对体育课重视不够,致使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困难,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报考热情;相比语数外等学科,体育老师地位较低重,导致体育教师转行甚至流失的现象较为普遍。师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
体育课不是简单的带学生跑跑跳跳。如果缺少特定的专业学习背景,没有足够的运动知识储备,缺乏丰富的解剖学知识,不具备强大的意外事故防范和处理能力,根本无法胜任体育课教学。
盲目要求非体育专业教师代上体育课,不仅难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甚至会事与愿违。因此,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才是实现青少年体质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
任正非先生在谈及芯片开发时曾经讲过,开发芯片靠砸钱是不能解决的,要靠“砸”人,“砸”大量的科学家。全面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缺乏师资的情况下,砸钱再多,只能建几片操场、买几套器材。缺乏师资这一核心软件,再好的硬件都只能成为无用的摆设,根本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近些年来,围绕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虽然实际行动的力度不断加大、具体措施不断推出,导向也更加明确,但并未抓住问题的要害。没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队伍作支撑,一味地向体育要成效,显然不现实。就目前形势看,只有坚持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保障,才能实现物尽其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