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论资排辈式的职称评审不可取

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职称是决定工资水平高低的核心因素。同在一所学校教书,即便教龄不相上下,但由于职称不同,教师工资也会相差近千元,这种情况并非少数。因此,晋升到更高一级的职称,不仅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成就的象征,也成为了教师提高工资水平,改善生活条件,应对社会压力的主要方式。同时,职称晋升还是学校管理者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激励手段。

客观而言,职称晋升满足了教师对专业发展成就的职业追求。绝大部分晋升到正高级、高级职称的教师,的确在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管理水平方面表现突出,他们的高职称、高工资、高待遇是“货真价实”的优劳优酬,其他教师虽然羡慕,但心中并无不平,不仅如此,他们还成为激励其他教师积极上进的榜样。

但问题在于,一些地区的学校为照顾年龄大、教龄长的教师,在职称评审制度中添加过重的“教龄分值”;或为平衡学校中层干部的心理,在职称评审方案制定时明显抬高“职务分值”等。这些照顾措施的出台,不排除有学校管理者以权谋私,但更表明了大多数学校倾向于推行“论资排辈”式的职称评审方式。

笔者以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这种“论资排辈”式的职称评审方式都不利于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最终会影响到教师队伍的和谐与学校的健康发展。理由有以下两点:

一、照顾过重,平衡失当,不利于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职评中,评审方案的制定需要通盘考虑,科学合理的评审方案不仅体现着学校管理者的平衡智慧,更体现着学校对教师的指导引领。如果将“教龄分值”和“职务分值”这两项“基本条件分”调得过高,那么青年教师即便在担当重任,工作量满负荷,甚至超负荷,教学教研成绩突出的情况下,也只能因“基本条件分”太低而丧失晋升高一级职称的机会。这难免导致中老年教师觉得“心安理得”,青年教师却“暗暗叫苦”。

二、“论资排辈”,先来后到,不利于建设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一个地区,一所学校,如果常年在职称评审中加重“教龄分值”和“职务分值”,沿袭偏重于照顾中老年教师的方法,无疑是在向青年教师传达着“论资排辈”的清晰信号。青年教师的“资历”和“辈分”都还远远不够,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希望渺茫,那就只有等待、熬资历、排辈分。学校一旦形成这种靠基本条件“等”职称,而不是凭工作业绩“评”职称的风气,教师队伍就会因缺乏“精气神”而陷入一潭死水。教师活力匮乏,学校发展的根基何在?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希望与未来,甚至还是一些学校的中坚力量,学校管理者不能因为他们还年轻,就忽视其在职称评审中公平竞争的权利,有意无意挤压他们积极向上、脱颖而出的机会。在人才发展培育的职称评审机制中,广大青年教师渴望的不是有失偏僻的“照顾”,而是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摈弃“论资排辈”式的职称评审,向平均主义的陈旧观念告别,构建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才能激发全体教师的活力,助推学校健康发展。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论资排辈式的职称评审不可取  论资排辈  论资排辈词条  职称评审  职称评审词条  可取  可取词条  
教育评论教书匠

 新教师先要当好教书匠

近日,我区对新教师进行了开学前的培训。在培训讲座上,分管局长动员新教师要争做教育家,不当“教书匠”。会后,笔者委婉地向他提出了不同看法。笔者认为,新教师发展目标...(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