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结束前,忽然有一位曾经的学生家长来找我,说是能不能帮忙找到他孩子的几张获奖证书。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虽然教过他孩子三、四、五年级语文,但是从没有担任过班主任,也没有拿过哪一位孩子的获奖证书什么的。更主要的是,他的孩子都已经六年级毕业、进入初中学习半学期了。
看到这位学生家长一脸焦急、满眼期盼的样子,我连忙将他领进办公室,先请他坐下来,再泡了杯热茶,然后问清楚情况。原来,他的孩子在小学三到六年级的时候,学校都举办过一年一度的“学生成长记录展览”活动,展览的内容有获奖或发表的作文、书法、绘画等作品,以及相应的获奖证书。这些获奖证书等材料交给班主任后,就一直没有领回家过。以前有好几次,他也到学校来找过,但每次都是空手而归。听说,孩子所在的初中马上也要举行类似的展示活动,所以,他特地请假再次来到学校,希望这一次能够如愿取回相关材料。
我马上与相关班主任联系,她们都说有这回事儿,但时间长了,觉得学校好像没有退还过,估计收存在哪里。我又联系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并根据他们提供的地点一一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获奖证书等材料的“藏身之处”——一间很多教师几乎都不知道的储藏室。
推开这间储藏室大门的时候,我几乎是目瞪口呆,张口结舌:里面的材料花花绿绿,各式各样:获奖证书,绘画、书法、剪纸、泥塑等作品、报刊、杂志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仿佛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但乱七八糟,毫无美感可言。学生家长迫不及待地蹲下身子,手忙脚乱地搜寻起来。我也在另一座“山”前蹲下,开始了“愚公移山”。好长时间后,他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欣喜若狂地喊起来:“找到了,找到啦!谢天谢地,谢天谢地!”
这位家长向我连声道谢后,捧着他找到的材料“满载而归”,我的心中却是五味杂陈,感触最深的就是一句话:学生的获奖证书等展览后,应“物归原主”!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这是再简单、再朴素不过的道理。然而,在不少学校,未见得就是人人想得到,也不见得是个个都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因为在很多教师看来,一些作品无论是创意设计还是表现手法,都显得比较幼稚;有些获奖证书不是教育教学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些档次也不高……总之,估计对学生今后升学也不会有多大的帮助,所以,在对这些获奖证书等材料的处置上,也就思想不够重视,行动上不太慎重了。
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承办者、参与者、支持者,无论是谁,都应该明白这些获奖证书等材料的价值,非同一般,不容小觑:凝聚着学生的辛勤汗水和独特智慧,闪烁着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思想,见证了学生的点滴进步与茁壮成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些作品、证书等,对学生来说,无一都是来之不易的,无疑都是无价之宝。
既然是这样,就应该向学生“借”过来时倍加珍惜,展览过程中小心呵护,展览结束后尽快“物归原主”,而不是束之高阁,更不是弃之不理。
学生的获奖证书等展览后“物归原主”,是我们完全应该做到、能够做到,也必须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