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课堂教学“三尺讲台,一根粉笔”的传统模式,逐渐为“一台电脑、一部投影仪、一块电子白板”的新型设备模式所取代。无论是上公开课还是日常课,许多教师必用多媒体,课堂教学如果没有使用多媒体课件,似乎就是硬伤,就不能评价为一堂好课。
多媒体使用如此泛滥,与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过度要求有关。据说,一位教师在讲数学公开课时,刚打开电脑,教室里的保险丝突然坏了,校长立即冲出门去找保险丝,10多分钟过后,保险丝换上了,教师重新打开电脑,呈现的却是两道数学题,如果用粉笔把这两道题目抄写在黑板上,最多也只用两分钟。下课后,有听课教师问他为什么非要等到保险丝换上不可,这位教师无奈地说:“不行啊,学校规定信息技术要与课程整合,如果抄题目,我就违反了规定啊!”
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有些教师的板书技能退化,要么从左到右写满一黑板,要么杂乱无章地写在黑板各处,有的老师甚至已没有了书写板书的习惯,一节课下来,仅随手在黑板上留下几个字,或者干脆一个字也不写……
客观地讲,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各有优势。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它形象直观,能够仿真、还原、模拟,教师依靠粉笔与嘴巴解释不清的,课件能够清楚地表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
尽管如此,多媒体课件有时候也无法代替传统的板书。板书具有即时性、表现力强等特点,教师随写,学生随看,可以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随写随擦,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教师一手漂亮的板书字体,还可成为学生学习书法的借鉴。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科学使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还要重视板书设计。
其一,要精心把握二者使用的时机。有些教师“不问东西”,将课本原文、教案内容、试题训练全部以课件形式呈现,课件俨然成了教材、教参、教案内容的“搬家”,不仅无益于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也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何时使用多媒体课件,何时使用板书,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一般情况下,对于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内容抽象的知识或原理,教师无法用语言和板书表述清楚,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而对于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条目性知识,则需要通过板书予以强化。另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有时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或顿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的动人之处,稍纵即逝,此时如果巧妙利用板书,就能锦上添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其二,要精心设计板书。好的板书恰似一份“思维导图”或“纲要信号”,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具有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的作用。它能勾画出本节课内容的结构体系和知识要点,并能理顺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的教学成为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中心,从而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有了多媒体设备后,黑板一般被分成三大板块:中间是电子白板,用以展示多媒体课件;左板块醒目位置可用来板书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或构建知识网络;右板块可以作为副板块,用来书写一些提示性的字、词、概念或课堂顿悟。无论书写什么内容,教师在课前都要心中有数、精心设计,有时需要在备课本上画出“板书小样”,从而让学生一看板书就知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及教学过程。
其三,要精心书写板书。教师是学生写字的榜样,其板书不仅表现出一个教师的书写水平,更能反映出教师的工作态度。同时,书写不仅影响到学生的中考、高考成绩,有时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有些教师板书字体不规范,龙飞凤舞,学生受其影响,作业和考试时也字体潦草,教师难以辩认。因此,教师在板书时,要写规范的楷书或行书字体,并且做到笔顺正确、整齐美观、气韵生动,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并通过模仿最终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