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好书读评】一把钥匙能开几把锁?

近日,我认真阅读了由美国人布鲁斯·乔伊斯撰写的《教学模式》这本书,并做了比较深入的思考。从教学论的角度审视,这本书确实写得很好,也值得一读。

这本书第一章为开始探究——构建专业学习者的群体。作者先从一些具体的例子说起,有“探究式训练”“归纳式思维”“法理学教学模式”“团体调查式模式”等,一下子从七个个案总结出了“学习的模式”。

我认为本书的精彩之处正在于此,从教学模式的来源——建构知识的多重方法到学习日渐增长的知识——穿越荆棘丛林的指南,乃至于影响教学的三个因素——风格、模式和个体差异性,这本书特别强调了“使用教学模式是一个有力但又脆弱的工具”。这个问题非常具体,而且作为教师必须认真对待。

作者说:“我们不得不承认,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一种模式可以帮某个学生学得到很多东西,却并不一定适合于另一个学生。幸运的是,目前还未发现有哪些教学方法对一些学生特别有用而对另一些是极其有害的,但是我们在设计教学环境时要考虑它们可能对学生造成影响的差异。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学习历史’,即他们的学业进步、自我形象、认知与个性发展、社会技能及态度是如何发展的。”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这本书的主题,整本书共有“信息加工类模式”“社会类教学模式”“个体类教学模式”“行为系统类教学模式”“个体差异、多样性、课程”五个部分,都是属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当我读到“非指导性教学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一节时尤为激动,作者说:“非指导性的方法是培养学生而不是控制学习过程。这种方法更着重强调高效的、有助于长远发展的学习风格和强有力的、受到良好指导的个人品质的发展,而不是短期的教学或课程内容。”这一段表明了教学的最终目的或教学的最高层次是实现学生自觉的终身学习的品质习惯,并成为适应社会、具有独立思考和各种实际能力的人,而不是追求课程本身获得的认知和知识,更不是分数的高低。这些是我们教学改革所推崇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让不同的学生获得最适合的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教学模式”这个词是教学论中的问题。英语mode,属于外来语,可以翻译成模式、样式。在汉语语境中,我认为应该使用“教学样式”。为什么呢?模式属于标准样式,而教学过程恰恰没有标准样式。这是“语用学”编译中的问题,“教学模式”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并已造成一定的危害,因为许多人都在寻求标准样式,实际上并不存在。

近年,关于“教学模式”的争论不休,并有许多文字可寻。那些坚持“教无定法”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基本不认可模式的说法,主要是强调了特殊性、个别性。从道理上讲,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世界上绝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也教育不出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而模式在汉语语境中是标准样式。譬如中国的农业模式是“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集体所有的基础上,每一个村都可以有不同的样式。

值得说明的是,即便是样式,有的也是不能复制的,因此这本书介绍的所有做法都是个案,如何做,都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书中还特别强调:“对于个体差异以及如何教会学习的方式和模式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个体差异以及如何教会学习者从众多的教学模式中高效地获得知识。”这也说明一把钥匙不能打开所有的锁,而承认个体差异的思想贯穿了整本书。

本书的最后一章教我们自己学习中写道:“从对教师培训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教师能够成为出色的学习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们基本能够掌握所有的教学策略,能够完成几乎所有意义的课程的教学。那些批评教师的动机,担心教师们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或认为唯一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的办法是人员更换的人,显然是从根本上大错特错了。”

这段话不由让我想到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塔上旗》中叙述的故事:马卡连柯在高尔基教养院中,曾发现一个学生从储藏室里偷了一只烧鸡,马卡连柯问他:为什么这样做?学生回答:想吃。马卡连柯立刻在所有学生在场时,叫他吃这只烧鸡。所有的人都望着这个学生,而他吃不下去,便垂头站着,并答应马卡连柯以后再不这样做了。后来马卡连柯的学生卡尔巴诺夫做教师,遇到一个学生偷面包,卡尔巴诺夫问:“为什么你要这样做呢?”他也回答说:“我想吃。”当卡尔巴诺夫让他自己吃他偷来的面包时,他却很平静地吃了,没有要求宽恕,也没有答应以后不再这样做。

同样的方法,为什么结果完全两样呢?上个世纪50年代,教师们讨论这个问题时认为:完全由于学生的个别特点不同而引起,这个判断没有错。今天再看,这个判断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了钥匙老师能打开锁吗?教师之间的差异,包括教学方法、能力、威望、人格魅力等。因此培养大批优秀的教师就显得格外重要,师范教育要重视教师的专业教育,特别是课程与教学论,这是教师教育的主修课。

这本《教学模式》无疑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如果站在比较教育的立场上看这本书的价值,这本书讲述了美国近代教学论的基本立场,他们不仅是这样严肃地讨论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这样做的。

中国的教育改革从来不缺少新经验,对待新的经验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创造适应自己学校、学生的教学样式,千万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某种教学样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能开  能开词条  好书  好书词条  钥匙  钥匙词条  一把  一把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