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设立“勤劳奖学金”,100名在热爱劳动、自强自立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获奖,每人奖金500元。这在武汉高校中属首次设立,舆论纷纷点赞。(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高校设立“勤劳奖学金”之所以引发热议,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设立“勤劳奖学金”体现了教育公平原则。为了让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各高校都会根据学生家庭困难情况发放数额不等的助学金,并提供许多勤工助学岗位。这些做法固然可以使贫困生受益,但“热爱劳动”“勤工助学”等词汇也由此成了贫困生的特定“标签”,似乎只有贫困生才配得上“勤劳”二字。高校中“贫困生为了省钱节衣缩食而非贫困生却毫无节制消费”的现象在学生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武汉生物工程学院专门针对“非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库内学生”独创性地推出“勤劳奖学金”,让非贫困生也有通过辛勤劳动获得奖金,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的公平机会。
二是设立“勤劳奖学金”是对学生的一种成长教育。正如该校多名获奖学生所说,他们在认真对待勤工助学工作过程中,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磨练了耐心与毅力,收获了成长;他们懂得了勤工助学不是一份用来赚钱的工作,而是一门学习生活技能和处世之道的必修课。勤工助学工作也可以让大学生们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流,如何高效完成工作,既能够锻炼能力,也能够充实生活。
三是设立“勤劳奖学金”传播了社会正能量。高校设“勤劳奖学金”,在全体大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引导他们牢固确立“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劳动美丽、劳动光荣”的劳动价值观,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晨兴夜寐、俭以养德”,在辛勤劳动、努力奋斗中自我发展,获得幸福生活,并使之成为广大青年学生的价值共识。另外,许多非贫困生父母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愿意让孩子通过勤工助学补贴生活费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勤劳奖学金”的设置,还能让大学生及其父母明白“勤劳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质”;同时也可以使他们认识到:从长远看,好逸恶劳的大学生很难成为受到社会欢迎并能够担当大任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