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杭州的孙女士有点忐忑:学校之前每年都会组织到国外去的暑假游学团,但是每年寒暑假,她会陪儿子在国内旅游,“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经济考虑。”可今年她改了主意:“我是被逼急了,现在才知道,小学6年,全班只有儿子一个没出过国。”(8月2日钱江晚报)
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能引导他们主动走进自然,走入社会,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激励各地各学校积极探索并有效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教育部等11部门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
不过,在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不少地方却“跑偏”了。有的学校专选名胜古迹,把研学旅行变成了单纯的旅游活动;有的学校一味地把目的地指向国外,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之外,没有多少实际收获。
学校组织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要有教育主题,应重在“研”,重在“学”。要让学生“研”有对象,“学”有收获,就要遵循教育性、实践性、安全性、公益性等原则。对于文化认知还不高、外语水平有限的中小学生来说,那种一次就要耗费数万的国外游学活动真没必要。家长钱是“烧”了,但不一定能获得等价值的回报。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并非一定要选择国外。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景观、人文历史等差异,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引导学生走出校园,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游览人文景观,开阔其视野,拓展其思维,激发学生对自然、对文化热爱。
让国内的研学旅行更有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坚持因地制宜。认真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就近开展多种形式的研学旅行活动,避免盲目追逐名胜古迹而长途跋涉,加重学生身心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
二要做到“游”“学”结合。科学制定研学旅行教学计划,明确研学旅行活动教育主题,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主题、有活动交流、有成果展示。真正实现在“游”中“学”、以“游”促“学”,避免“只游不学”“只学不游”等现象。
三要注重交流合作。加强校际之间、县域之间、地市之间、省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探询有效的组织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和谐共赢。
四要强化保障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督查评价制度、成果推广制度、宣传表彰制度等,确保学旅行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将研学旅行活动的意义落到实处,杜绝走过场、搞形式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