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指导教师是短板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针对“两类学校”发展滞后问题,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解决措施:一是统筹布局规划;二是改善办学条件;三是强化师资建设;四是强化经费保障;五是提高办学水平。

党的十九大后,国务院及时印发关于乡村“两类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和关怀。在乡村“两类学校”建设中,寄宿制学校建设问题最多、困难最大,而在后勤服务方面主要表现为生活指导教师量少质弱、专业化程度低,不能有效达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目的。因此,加强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必须尽快补齐生活服务指导教师的短板。

首先,乡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服务管理人员不能适应寄宿制学校发展的需要。在目前已建的乡村寄宿制学校中,相较于文化教学师资,生活和宿舍等后勤服务管理是最薄弱的环节。根据调查,某县28所乡村寄宿制学校共有安保、生活服务、宿管人员78名,平均每校2.8名,平均年龄在52岁,文化程度80%在高中以下,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安保、食品卫生、宿舍管理等专业培训,更没有经过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营养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学习,多数属于无证上岗。

由于生活服务管理人员普遍能力不强、素质不高,因而乡村寄宿制学校食堂菜品单调、形式单一、色味不佳、营养不全、对儿童缺乏吸引力。宿舍管理员多数是年老的大爷、大妈,所做的工作大多是做做卫生、锁门关灯,缺少对寄宿儿童进行生活上的指导与帮助、心理上的关怀与慰藉、行为上的教育与矫正的能力。

其次,乡村寄宿制学校儿童迫切需要生活、心理上的指导。这些寄宿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父母经常不在身边,缺少温暖的父爱与母爱。寄宿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园,他们迫切需要有人在生活上、心理上、行为上给他们指导与帮助。与学习文化知识相比,儿童心理、生理的健康发展对其一生的影响更大,因此,选好、配好专业的生活指导教师(而不仅仅是生活服务员),全面指导儿童的生活、学习、娱乐、运动、交友等,以弥补儿童家庭教育的不足,帮助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是乡村寄宿制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

再次,补齐乡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服务的短板是党和政府的要求。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各省(区、市)要统筹制定寄宿制学校宿管、食堂、安保等工勤服务人员及卫生人员配备标准,满足学校生活服务基本需要”,“各地要针对乡镇寄宿制学校实际需要,严格按照政府购买服务的有关规定,探索将属于政府职责范围且适宜通过市场方式提供的学校安保、生活服务等事项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所需资金从地方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补齐乡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服务的短板,国务院的《意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各地必须要抓紧落实。

各地在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意见》、建设乡村寄宿制学校时,必须避免重文化知识传授轻生活指导、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件服务管理、重服务管理人员的数量轻服务管理人员的质量的倾向。要把生活指导教师的配备放在与寄宿制学校的硬件建设、教学师资的配备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制度、编制、资金、标准、管理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措施,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发挥乡村寄宿制学校在推进教育公平、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的重大作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寄宿制  寄宿制词条  乡村  乡村词条  指导  指导词条  教师  教师词条  学校  学校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