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研学旅行应成为行走在路上的“活课堂”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也有一些学校在推进研学旅行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明晰、安全保障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的有效开展。尤其是一些学校对研学旅行的目的、意义了解得还不够深,对研学旅行线路的考察还不够细,对研学旅行组织开展的要求也不高,甚至有的报批制度执行不到位,出现了研学脱节的现象,搞成了“说走就走的旅游”,使研学旅行的效果大打折扣。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当前,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中小学应当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想达到应有的研学效果,就要研学结合、行中研学、真研真学,标准要求不能降低,活动规范不能变样,组织活动不能随意。

第一,要制定明确的游学目标。无论是组织何种主题、何种形式的研学旅行,都要坚持有利于促进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中小学生在研学旅行中感受祖国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要切实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让学生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要注重有利于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第二,要做好研学旅行的准备功课,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首先,学校要事前周密做好研学旅行方案,坚持教育性原则,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要坚持因地制宜、安全第一,合理规划研学路线,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做好相关知识链接,做到心中有数、研学有序,事先了解研学旅行看什么、干什么、想什么、为什么,带着问题旅行,带着思考研学。坚决杜绝临时起意组织活动,杜绝“到此一游”“走马观花”“只旅不学”“旅学脱节”等问题。

第三,要做好行中研学指导。要注意发挥“导游”的解说、引导作用,指导学生从中抓取要点;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实地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对现场参观和操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疑惑,要及时提出,通过现场提出问题、实地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启思导学能力。同时,还要指导学生通过文字记载、语音录制、摄影摄像、速写勾勒等形式,学会用多种方式、多种途径搜集资料的方法。

第四,要及时进行拓展提升。每次研学旅行结束后,不仅要指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反思,形成游记或科学小论文,还要组织好相关讨论、创作等活动,让学生将研学旅行中所闻所见所思所学及时进行转化和升华,在讨论交流和动手实践中真正将校内学习与研学旅行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此外,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把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真正促进学生在旅行中真研真学真见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行走  行走词条  课堂  课堂词条  路上  路上词条  成为  成为词条  旅行  旅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