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以来,教育部就有关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工作颁发过系列文件,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体育工作的重视。随着工作的不断落实,其原有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保证广大青少年正常开展体育活动和锻炼,不仅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更需教师率先垂范、置身其中。
现下,对于体育锻炼,公众普遍关注的是学生,对教师则较少提及。教师自身也对日常锻炼比较忽略,突出表现在活动量小、时间少,有些甚至是零记时。这不仅让教师身先士卒的引领作用大打折扣,而且有的教师还因身体不佳影响工作。
教师是特殊群体,工作有其特殊性。
一是以脑力劳动为主,体力活动为辅。在平日里,教师大多数的工作是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等,生活是典型的“三点一线”模式。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有真切的体验,当你在备课或批改作业中发困或“点笔”时,如果能出去走一走、跑一跑,或进行一些体育活动后,如乒乓球、篮球等,整个人就会清朗很多。另外,长期以单一姿式活动,会引起不良反应,产生“职业病”。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在短时间内调节身体状态,缓解肌肉紧张。
二是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属性决定了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跑操,教师们则聚在一起止步闲聊;学生做操,教师则在一旁无所事事,东望西眺。教师自身不注重锻炼,不仅会影响到自己的身体素质,而且其消极行为还会或多或少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和活动积极性。
三是学校体育内涵本身就有群众性。群众性体育活动要求,体育不仅是学生的事,而且还应包括教职员工,作为站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就更不例外了。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我认为:
首先,教师自身应引起重视。应该看到,身体素质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为工作提供充足的体力和旺盛的精力。另外,从为人师表和促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的角度来说,更理应使然。
其次,主管部门或学校应引起重视。教师之所以不愿活动,与学校缺少必要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不无关系。为此,我们要为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锻炼活动,建设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为他们参加体育活动提供条件,如建立乒乓球室、健身房等活动场地,开展教师篮球赛、教师运动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