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要求图书馆当以全开架借阅为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走廊、教室等空间创新书刊借阅方式。教学期间,图书馆每周开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40个小时。鼓励课余时间、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
书籍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但在基层学校,让学生喜欢读书却存在诸多现实阻碍,如学生课业负担重,没有时间阅读;学校没有阅读氛围,教师没有阅读习惯,学生缺乏必要的阅读指导;学校图书质次量少,特别是学生喜欢的书籍少。所以,要落实好《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就要从多个方向加强图书馆建设,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
首先,加强管理,让图书馆成为孩子最喜欢的地方。多年来,中小学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发挥欠佳,不少学校将图书馆当作装饰品,以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要改变这种现状,其一,每年生均新增(更新)纸质图书应当不少于一本,增加可阅读的书籍;其二,购书要听取学生的意见,确保购进的书籍学生喜欢;其三,配置责任心强、有奉献意识的图书管理员,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图书馆正常开放,教师可根据需要随时带领学生到图书馆阅读,并在法定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对师生有效开放,进行贴心服务;其四,改善图书馆的阅读条件。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空间小、设备设施陈旧,学生没有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使用的需要,增加设施设备,让图书馆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
其次,转变观念,让阅读成为校园最美的风景。目前,中小学阅读氛围不浓厚,关键原因在于学生的课业负担很重,没时间阅读;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对阅读的支持力度小;学校、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允许学生在课余看闲书,更忽视了必要的阅读指导。总之,应试教育观念不转变,学生阅读的好习惯就很难被培养起来。
再次,进行阅读指导,开展阅读活动,品味悦读人生。有人认为,阅读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然而,缺乏必要的指导,放羊式的阅读很容易效率低下。用科学的方法指导阅读,能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品味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的能力。为此,学校要做好阅读规划,将常规阅读与专项阅读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请名家进行阅读指导;开展阅读汇报会,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积累写作素材;将时文阅读与经典阅读结合起来,用小菜与大餐调节阅读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