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科技大学通过了《华中科技大学普通本科生转专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学校普通本科生因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而受到学籍警示处理,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学习的,可申请转入专科学习。达到专科毕业要求后,按照专科毕业。
早在2005年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教育部就明确要求,“学业成绩未达到学校要求或者在学校规定年限内(含休学)未完成学业的”,应予以退学。这既是国家对大学生学业成绩提出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高校加强学生管理,确保教育质量的有力抓手。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盛行的是“严进宽出”的招生与管理体制。高校按照教育部规定,让学生退学的现象凤毛麟角,这让不少大学生以及公众误以为:只要考入大学,总能混张毕业证。于是,一些学生上了大学开始放纵自己,泡网吧、玩游戏、忙社团等,大学校园变成了释放此前高考压力的“休闲场所”。自以为进了“保险箱”的大学生,在自我放松与懈怠中,青春日渐逝去,学业日益荒废。
这一现象在高校大规模扩招之后,依然没有多大程度改观。当精英教育逐渐走向大众教育时,高校依然沿袭“严进宽出”的老传统,这就不得不使其面临更为严峻的形势:一是生源质量较之以往有所下降,致使社会对高校教育质量的质疑声不断;二是面对社会诱惑与就业压力,部分大学生的浮躁情绪更为明显。在他们眼中,高校早已不是致力学业的“象牙塔”,而成为混文凭、预就业的驿站。
面对如此形势,那种管理松散、淘汰率低的宽松环境所带来的弊端日益突出。反思“严进宽出”学生管理体制,确保教育质量与毕业生素质,也就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转专科”的管理办法,无疑是树立了一根“从严治学”的标杆。实际上,华科的做法还是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学生的权益,相对于退学的严重性而言,降级发文凭则要显得温情得多。
从制度设计上引导大学生严谨治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改革共识。南京林业大学曾在一年半内劝退49名本科生;东南大学每年也会有将近千分之二的退学率;北大每年无法正常毕业的学生也约有百余名。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大学在劝退之外,设有学业警示制度、降级试学制度、转专业等制度。本着学生为本的原则,高校在实现自我纠正、强化管理的同时,不要忘了把“硬要求”和“软帮扶”融为一体。如此,既体现原则性,又兼具灵活性,尽最大努力让混日子的学生“迷途知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