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过分苛责学生“自扫门前雪” 有失偏颇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立德树人协同创新中心发布《中国儿童道德发展报告2017》。报告显示,当代高中生在道德行为与道德理性中表现出较强的法律和规则意识,但在肯定性道德判断上表现出明显的功利倾向,在公共责任担当中有“自扫门前雪”的心态。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心态和看客姿态。有的学生在公共责任担当中“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从道义上讲不应该,但客观地讲,这也不足为奇,并非是“狼来了”。

学生中存在“自扫门前雪”的心态,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有人曾描述过这样一种现象: “义愤填膺的总是网友,冷漠无情的都是路人。”此说法虽有些偏激,但却比较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比如,最近发生在洛阳王城公园篮球场内的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与年轻人争夺场地事件,事件中的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管对方的“瓦上霜”。既然不管“他人瓦上霜”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只扫门前雪”也就可以理解了。

另一个方面是受成长规律的制约。虽然责任担当是学生的六大素养之一,但其培育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蹴而就。这种教育与成长规律决定了学生不可能整齐划一地成长,因此,学生当中存在“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则是必然的。

我们有理由要求当代高中生具有“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广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兼济天下”的高远志向,成为守规则、有胸怀、能担当的一代青年。但我们更应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合适的土壤,树立效仿的榜样。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季羡林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讲述了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德国人养的花,之所以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汇成花的海洋,是因为在那片土地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了风尚。

不改变学生成长的土壤与环境,单纯指责学生“自扫门前雪”,对学生责任担当素养的形成毫无意义。责任担当意识的缺失,只是广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沟”与“坎”,跨过了这些“沟”与“坎”,他们将会既“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因此,对待那些只“自扫门前雪”的学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发展的眼光看他们,不能因为存在“自扫门前雪”心态,就否定他们的成长与教育的成效。

笔者强调环境的意义,并非否定教育的价值。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示范。如果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境界,还需要担心学生会出现“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吗?

有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自己。”社会是一个大染缸,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净化社会环境的力量。只要每一个人都能够改变自己,摒弃“自扫门前雪”的心态,社会这个大染缸就会更清澈。 “我为人人”成为现实,“人人为我”的美好愿望也终究会实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扫门前雪  自扫门前雪词条  苛责  苛责词条  偏颇  偏颇词条  有失  有失词条  过分  过分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