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批评学生的艺术

日前,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老师不敢批评学生”谁之过》。文章写道,不知从何时开始,老师批评学生成了个“事儿”。有些熊孩子当惯了“小皇帝”,一遇批评就“揭竿而起”;可悲的是,熊孩子背后往往是“熊大人”,批评学生的老师屡遭殴打……

我发现,无论是都德的《最后一课》,还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魏巍的《我的老师》,都有教师批评学生的片段。从这些文学作品可以判断,以前教育界还是强调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要做到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教育也确实不能没有批评,如果教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了,怎么可能教育好他们呢?

不过,问题的关键不是教师敢不敢批评的问题,而是以什么样的心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批评。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不敢批评学生,不是经常能够看到教师在办公室里“慷慨陈词”吗?学生呢,呆如木鸡,一副油盐不进的架势,最终,要么写检查,要么请家长,这样的教育方式到底有多大效果,很值得怀疑。

教育本来就是艺术,教师在犯错的学生面前保持冷静的头脑,才能够让批评产生作用。许多不当的批评带来的后果就是师生之间关系的恶化,一些本来特别小的事情都可能发酵成教育事故。

要让批评顺利进行下去,最重要的就是懂得尊重人,而不是高高在上,不把他人放在眼里。有些教师,他们在批评孩子之时本身就戴着有色眼镜,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最终,又有谁愿意接受你的意见和建议?一些家长之所以不愿到学校里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在老师的心中一无是处,自己觉得很没有面子。

批评要在阳光温暖的环境之中进行。如果老师成日紧绷着脸,而不是思考发现孩子犯错背后隐藏的本质问题,再怎么严厉批评到头来都无济于事。

批评在后,舆论在前。许多老师把嘴皮子磨破了,孩子就是不听劝告,原因就在于没有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批评不会凭空产生,而是在批评前想办法集思广益,与孩子建立有意义、有价值的约定,用舆论来约束他们,让批评产生影响。

当然了,教育舆论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学校应该与家长联系,取得一致的意见。许多时候,批评教育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原因就在于教师与家长没有正常的沟通。有经验的老师都明白,许多难以管理的熊孩子,十之八九都是教导缺失。留守儿童、独生子女、离异孩子,老师在批评他们的时候稍不留意,都可能带来不小的麻烦。

最难的批评就是更年期撞上了青春期,教师苦恼,学生痛恨,再加上升学压力,一点点小火苗都可能带来燎原大火。许多教育事故的起因小得不能再小,就是因为学校没有规章制度,教师没有舆论先行,家庭、学校没有正常的交流与联系。

有孩子说得好:“我愈是喜欢的老师,愈是批评,愈是自责,如果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哪怕批评是正确的,自己也会从心底痛恨老师。”批评教育千万不能脱离尊重这一底线,如果心中没有孩子,只是在想着如何创造业绩,批评再怎么严厉带来的都将是反抗。批评教育是一门学问,教师要掌握正确的方法,随时走进孩子的心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批评学生的艺术  批评  批评词条  艺术  艺术词条  学生  学生词条  批评学生的艺术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