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十四年抗战”入教材不仅仅是还原历史

近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一份《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文件表示,根据在教材中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要求对各级各类教材进行修改,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内容,在2017年春季教材中全面落实。

其实,“十四年抗战”的提法早已存在。人们习惯称呼的“八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开始的全国性抗战,而十四年抗战是包含从1931年开始的局部抗战在内的整个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两种提法一直在不同的场合、语境下使用,已经约定俗成,并不矛盾。

在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郑重提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和平的阳光再次普照大地。”在历史教材中,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明确作为局部抗战及抗日救亡运动的起点,每年9月18日,全国各地也都会鸣防空警报纪念国殇。据中国抗战史专家王锦思介绍,日本在描述侵华战争时,就是将“九一八事变”作为时间起点的。因此,确认抗战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完全符合国内和国际认知。

虽然“十四年抗战”并不算一个新的提法,此次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除了尊重历史、还原事实之外,更在于缅怀先烈、告慰英灵和教育后人。一言以蔽之,从八年到十四年,绝不仅仅只是时间上的简单增加。

概而言之,艰苦卓绝的八年“全面抗战”固然应该铭记于心,此前英勇拼杀的六年“局部抗战”也同样值得大书特书。顶着“不抵抗命令”奋起反击,在威逼利诱面前慷慨激昂地表示“守土有责,不能为降将军”,毅然“打响抗日第一枪”的马占山;组建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殉难前留下“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就义诗的抗日名将吉鸿昌;率领东北军民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靠草根、树皮和棉絮充饥的危急情况下,孤身一人与敌周旋5昼夜后壮烈牺牲的杨靖宇将军……浴血八年奋战的英雄值得缅怀,那些坚持局部抗战的勇士也要追念。

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不仅仅是为了回归历史,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更在于警示当下和着眼未来,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祈盼战争的阴霾远离人类、和平的阳光洒满人间。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气焰嚣张,篡改历史教科书、推动修改和平宪法、频频“拜鬼”。2016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举行之时,许多日本网友竟然在日本最大的门户网站雅虎日本的新闻报道底下发表了各种奇谈怪论,百般嘲讽诋毁,说什么根本不存在南京大屠杀,都是中国在造谣捏造,甚至认为“南京大屠杀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面对部分日本人颠倒黑白、满嘴胡言,我们何以应对?把“十四年抗战”入教材之类的举措,系统开展抗战“国民教育”,切实传承抗战记忆,教育后人牢记历史、不忘过去,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这或许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对之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抗战  抗战词条  还原  还原词条  不仅仅  不仅仅词条  教材  教材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