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友反映,安徽滁州某中学老师为防作弊想出“高招”——学生们被戴上经过处理的报纸。该老师还将现场拍下的照片传到自己QQ空间,赞叹“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个妙招”,此事一经传播引起网友的热烈关注。(1月2日滁州日报)
如今,考场作弊已经不是违反考场纪律、取消考试成绩这么简单了,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已经被列入刑事犯罪,因此,老师有必要在组织的各类考试时对作弊行为进行防备。
滁州某中学老师组织这么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大概是想考核一下“妙招”是否好用。这也是对这位老师将学生戴报纸考试发Q空间,并赞叹“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个妙招”的比较恰当的解释。一方面是老师殚精竭虑的“创新”,一方面是网友们的不认可,问题出在哪里?
有老师认为对于此事没必要上岗上线,毕竟老师有一定的教育自主权,可以在法律法规允许的前提下,进行一定的教学管理。不否认,所谓的教育自主权以及教师教学管理的权利都应该受到尊重。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教育自主权没有得到尊重的情况。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些能成为教师不尊重学生的理由吗?
在回应中,校方解释说,该活动是第一次实行。拍照结束后,学生们就将报纸取下,正常自习。活动时,老师与学生提前进行了交流,学生们都非常开心,愿意配合。学校的回应似乎是说学生同意了就可以了,他们忽略了学生不一定有客观评判教学行为的能力。教学行为还必须考虑社会的意愿。
“戴报纸考试”真不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尤其是当人们已经不把分数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时,为了考试不作弊这一目的而忽视对学生的尊重,这种行为更不受网友待见。
写到这里,笔者想到了德国的中学教育。一般来说,德国的小孩六岁入学,四年之后分流定向。之后,或5年制的普通中学,或6年制的实科中学,或8-9年的文理中学。而在中学6年级后,老师就称呼学生为先生或者女士,初衷便是对学生的尊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师在鼓动学生戴报纸的把戏时,自己戴了吗?